教师家访,是通过与家长.学生的谈话,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窥探学生的内心世界。家庭访问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家访是一种“零距离”的心灵交 流方式,是化解学生与家庭、学生与教师、家庭与学校矛盾的重要方法,是一种人际关系的交流艺术的体现。由于家访所具有的亲切氛围,个性的交谈方式以及在情感上的认同程度,更容易与家庭孩子学校三者达成共识,从而有利于转化学生的思想与心理。诚然,家访工作是班主任业务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素质。教育是一门艺术,家访工作同样要讲求艺术性。这个学年,学校开展“走进学生心灵”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并结合多年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对家访工作深有体会:
一、家访应具备的几个原则
1、真诚坦率关心尊重
家访每一位学生家庭,都应当作为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服务,建立良好的谈话氛围,开诚布公地把自己此行的想法和目的及所希望得到信息反馈给家长,不忽略和学生谈话,在和家长沟通的同时,不要忘了重要的角色是学生,仔细留心观察家庭生活与周围环境,以及家庭成员相关的心理和性格特点,能对学生整体情况有一个全面了解,对以后的工作也起关键作用。为师之道,既要严,更要有爱,有关心、有尊重,才是教书育人的前提和保证。对学生的关心与尊重贯穿于家访工作的全过程,留心学生思想,学习、生活方面的倾向和问题,对家长的建议,甚至批评要虚心听取,对正确的要给予肯定和尊重。
2、理解、宽容、引导、鼓励
成人需要理解,学生更需要理解,学会宽容,更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加深与学生的情感交融,得到家长的信任,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对所犯错误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以偏概全。鼓励学生家长平时督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处理问题的方法,让家长鼓励引导学生做事、做人、求知、共处,明白其中道理,当好学生的参谋,使孩子在成功的喜悦中增强自立意识,坚定了自我成才的信心和勇气。
3、幽默委婉注意氛围
幽默的谈话不仅能吸引听者的注意力,而且能与听者建立亲密的关系,能“润滑”与家长的生疏关系,抱着尊重对方的态度,采用同义代替,侧面表达,模糊语言等委婉的交流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家访的谈话增添一些轻松的氛围。
二、家访方式因“家”而异
1、有教养型的家庭
这类家长在教育子女上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们对子女的宽严适度,在教育子女上,讲究用科学的方法。对此类家长,由于本身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教育子女的方法又比较得当。因而在交谈时,可以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2、溺爱型的家庭
这类家庭的家长,对孩子的任何要求都予以满足,可以说是百依百顺,而且对自己子女的缺点,错误往往会隐瞒包庇,而且对孩子与其他学生发生矛盾时,往往偏听偏信孩子的一面之词.可以这么说,这类家长的思想工作是比较难做的,因而在交谈时,更应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适时指出学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子女,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要袒护自己的子女,因溺爱而隐瞒子女的过失。可以举一些例子加以说明,通过事例的阐述,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3、放任不管型的家庭
此类家长没有认识到子女的发展前途,认为自己的子女在学习上毫无希望。因而班主任在家访时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改变对子女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同时,还要委婉地向家长指出放任不管对孩子的影响,使家长明白,孩子生长在一个缺乏爱心的家庭中是很痛苦的,从而增强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加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
4、严厉型的家庭
这类学生的家长在教学方法上,“严”字当头,凡事都有家长说了算,孩子稍有差错,家长轻者训斥,重者就会招来皮肉之苦。因为家长在教育方法上严过了头,孩子同家长的关系一般是很紧张的,使孩子产生了对立情绪。这样的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一般就是非常遵守纪律,胆子很小,学习上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灵活性较差,缺乏创新精神。在家访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方式方法,在家长介绍子女情况的时候,要认真听取,不能简单的加以反对,也就是说,要充分肯定家长的愿望是好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家访中取得家长的信任。在取得了信任的基础上,可以向家长介绍一些科学的教育孩子的思想方法,同时也可以讲述一些由于家长操之过急、方法不当而适得其反的家庭教育事例。总之,对这类家庭的家访的目的就在与通过班主任的工作,能改变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法,从而使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的工作。
5、经济杠杆型的家庭
这类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就是以金钱为标准,给学生一个标准,达到怎么样的成绩就奖励多少金钱。而对于子女在精神上的一些要求却从来不予关心。对于这样的家庭在家访的时候,班主任不能简单的对家长的这种做法予以否定,应该说,适当的对子女进行物质奖励是很有必要的,但如果是一味的以物质奖励为主,那么孩子在学习上的动力是不会长久的,作为班主任应该向家长讲明白这样的道理,在学习上真正持久的动力来自学生自身的精神动力,而不是单纯的外界的物质刺激。对于这些家长,也可以给他们讲一些事例,如满清八旗纨绔子弟的结局。
三、家访后加强对学生的督导,以巩固家访效果。
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尤其是后进生的进步往往不是一步到位,必然有一个反复的过程,家访后,要及时对学生加以督导,这是家访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果家访后,对学生不闻不问,认为家访回来就意味着完成了一项任务,这是错误的,可以说,这样的家访反映在学生身上的效果不会理想。因为家访必定引起学生心理不同程度的震动,学生心里正在进行着“积极思想”与“消极因素”的对抗,正急需外部动力的辅助,以达到思想上的净化和改良。为了巩固家访效果,可采用学生监督和老师疏导相结合的方式,辅以榜样示范、正面激励等措施手段,对学生的行为给予公正的评价。定时采取谈心形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防止学生错误行为的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