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发展受家庭、社会和幼儿园三大环境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教育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入园前所学所得,几乎由家庭来完成。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结合,方能取得充分的功效。”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使幼儿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如何使家长掌握一定的育儿知识,对自己的孩子有正确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方法?做好家园合作,搞好因材施教,对小班幼儿教育尤为重要。搞好家园合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召开家长会,要求家长做好幼儿入园前工作。
1.入园前,家长应带领自己的孩子到幼儿园适应环境,熟悉幼儿园的一日活动。
2、家长应在孩子心中,树立教师良好的形象。如:看到幼儿园的老师,就对孩子说:幼儿园的老师可好了,就象妈妈一样爱你、亲你。消除孩子对新环境以及教师的恐惧感,不要对孩子说;“你在家里不听话,我就把你送到幼儿园去”,类似让幼儿恐惧的话语。
3、让家长了解小班幼儿的心理特征与教育方法。“三岁之魂,百岁之才”,说明三岁左右的儿童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
(1)三岁的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三岁的孩子喜欢问:“这个东西好干什么?那个为什么不能动?”喜欢尝试、探索。家长不要生硬地说,这个不能动,那个不能拿,别弄坏了。要引导孩子去探索发现,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不能压抑、挫伤他们的好奇心。
(2)幼儿是喜欢观察模仿的。尤其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言行更易为幼儿模仿,无疑成人的正确行为会给幼儿以积极地影响,反之则会功亏一篑。人们经常说:“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所以家长的榜样作用不容忽视。家长要注意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点滴小事的榜样作用。譬如,家长接电话时,经常礼貌在先说:“你好!请问你找谁?”久而久之,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接电话时也会说:“你好!”在家里,家长每次吃完瓜果,将果皮都轻轻地放进垃圾筐,那么你的孩子肯定不会乱扔果皮、纸屑。如果在家里不注意文明礼貌,,满口脏话。那么你的孩子肯定说脏话,以致于影响孩子与同伴之间的交往。
(3)与同伴关系的发展。(创造条件发展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孩子从家庭来到幼儿园,从单独生活走入了群体生活。有了与同伴之间交往。刚入园的幼儿,有很多不适应。(在家里玩具自己玩,没人跟他争抢,还不会与同伴共享。)难免与同伴会产生一些摩擦,家长要注意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直。家长在家里可扮演孩子的伙伴一起玩玩具,有意的引导孩子。儿童只有在交往才能了解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发展他们的交往能力;所以家庭以尽量创造条件,鼓励幼儿尝试与各种不同年龄的孩子一起玩,放手让孩子自己玩;引导孩子与伙伴要友好相处。
(4)性格方面的发展:三岁左右的儿童经常会出现不听话现象,好奇心重,想要自主的行动,经常与成人的教育相对抗、相矛盾 ,也就出现典型的“第一反抗期”所谓“第一反抗期”,是指三岁左右的儿童在其身心发展的过程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对教育部太有利的独立行动与对抗行为,也称“教育危机期”。对此家长要丰富孩子的生活内容,满足儿童的合理要求,要通过丰富儿童的日常生活,使孩子得情绪保持平衡。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受着几辈人的娇宠呵护,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特别是一些祖辈过分的关爱,剥夺了孩子的动手动脑机会,幼儿生活在顺境中,很少遇到逆境。导致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抗挫折能力极差,一旦长大走入社会,遇到挫折,容易走极端;对社会、对家庭造成危害,所以在幼儿的“ 第一反抗期”,家长要善于正确引导孩子,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要迁就一味满足;而要人为地创造一些小挫折,使幼儿得以锻炼。例如:少儿主持人鞠萍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因为你今天和小朋友争抢玩具、打架,那么就取消你今天吃冰激凌的权利。”有了这个小小的惩罚,小翼遥记住了,再也不跟人打架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引导孩子克服困难,对于孩子能战胜困难,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如:明明,真勇敢!摔倒了没哭。红红今天打针没有哭真棒。
二、主动与家长沟通,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如今幼儿园的孩子大多娇生惯养,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只顾在生活、智力上投资,却很少注意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时时事事都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机会,给孩子养成了依赖性;严重影响了幼儿自理能力发展。
1、进行家长问卷调查。召开家长会,针对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差调 查结果。教师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介绍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方法。使家长既提高了认识,又学会了教育方法。 家园配合,巩固教育目标,达到教育目的。根据幼儿的情况,教师拟定教育目标。发放明白纸给每一个家长,让家长对照目标,在家里让幼儿巩固练习。例如:学会正确洗手,教师利用宣传栏。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洗手方法:洗手前先卷袖,然后用水冲手,打上肥皂;两只手交叉互相搓;手心、手背、手指、手腕。搓干净后用清水冲掉肥皂;甩甩手,最后用毛巾擦干。 举行家长开放日,让家长通过跟踪观察;了解孩子。利用家长开放日,请家长来幼儿园带着孩子一起玩;从中观察教师用什么教具,用什么方法教孩子。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是什么?自己孩子的自理情况;让家长通过观察去体会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体会老师的辛苦。增进教师和家长的感情;针对个别情况,教师主动找家长交谈,共同制定教育方案,使家长积极与幼儿园配合达到目的。如:凯凯小朋友,在家里爷爷、奶奶很宠他,什么事都包办代替。在幼儿园,洗手、喝水、入厕样样都让老师帮忙。还说他奶奶让老师帮忙,为此,我让家长跟踪孩子的半日活动;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看看别的孩子。发现自己孩子动手能力极差,让家长知道包办对孩子的危害,从而转变教育观念,做到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在家长的配合下,不久孩子就有了进步。 三、通过家访,让家长了解孩子,做到家园配合。
现在的家庭,很多是老人在带孩子,年轻父母出外打工。老人的溺爱和娇纵,导致有些孩子在活动中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得非常自私而霸道,不能和小朋友友好相处。于是,我们就和他的父母联系,找老人交谈,在肯定孩子优点的同时,指出孩子的不足。和家长共同制定教育措施,家庭和幼儿园在不同的场合、利用不同的形式;对他们进行教育,重视孩子良好品德的培养。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调整自己,能与小伙伴友好相处。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