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传统教学的弊端表现在:重视知识的传承,忽视创造力的培养;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重视优秀生的培养,忽视差生的教育;重视死记结果,忽视探究过程;重视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重惩罚,轻激励;重劳轻逸。
【关键词】:教学 弊端
教学工作是实现教育目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工作的重心,其得失、成败直接影响教育质量。
当前,新课程改革方兴未艾,我们有必要对传统教学的弊端作出比较全面的分析,以便增强新课程改革的针对性,彻底铲除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的羁绊,为民族振兴培养出大批有道德,有主见,敢想敢干,富有创造力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传统教学弊端的分析,从不同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结果,但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重视知识的传承,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华民族,泱泱大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然而,近百年来发明创造寥寥无几,原因何在?如果说清末至民国期间是因为社会动荡的话,那么新中国建国60多年了,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了,尚未培养出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建国30—50周年,就可以产生诺贝尔奖得主。波兰46年,前苏联和印度39年,而巴基斯坦是29年。这些国家有大有小,有强有弱,而新中国却榜上无名。难道是华人不够聪明吗?非也。截止到2010年华人、华裔科学家已先后有8人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但他们均系大陆之外的学者。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的各级各类学校所培养的都是听话驯顺、循规蹈矩,视老师如圣上,视书本如圣经,呆读死记,能说不能做,善于应付考试的人。而发明创造所必备的科学兴趣、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及自主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被忽略了,甚至被扼杀了。学生从入幼儿园开始所接受的就是毫无民主,毫无自由的约束教育。 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 过去有不少教师认为:“教得好就是讲得多,讲得少就是没知识”。人们也认为,哪位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似乎有讲不完的东西,说明那位教师有水平。学生的任务就是注意听讲,并记住所学到的知识,这是“教师中心论”的突出表现。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是为了不教,决不能以教代学。以教代学产生的危害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老师把所有的问题都讲透了,学生就失去了自主探究的机会,难以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老师过于注重自己的教就会忽视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如果学生掌握了某一学科的读书方法,高年级的不少课程是不需要讲那么多的。 重视优秀生的培养,忽视差生的教育 这是应试教育的典型表现。在我国,素质教育已倡导10余年了,但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根深蒂固。许多老师为了提高升学率,获取个人荣誉或奖励,往往暗中把学生分为两大类:升学有望的与升学无望的。前者坐前排,倍加关爱,后者坐后排,弃之不管。其结果是进一步加剧了学生的两极分化和差生流失,人为的制造了教育不平等,是对社会和差生不负责任的表现,完全背离了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
我们知道,决定一个人发展的因素是遗传、环境和教育以及自身的努力程度。无论从哪个方面去分析,孩子落后都不是他本人造成的。他的落后要么怨社会,要么怨父母,要么怨老师,或者都怨,而把责任都归咎到孩子身上是很不理性、很不公平的,也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其实对于差生来说,他们都想学好,只是他们实在无奈、无助。如果老师能够找到真正原因,不再把落后完全归罪于学生自己,认识到他们是受害者,同情他们,关爱他们,激励他们,耐心地帮助他们,经过努力,他们大多数是可以转化的,有的甚至能够取得飞跃性发展。我们也能从中获得成就感与自豪感。 重视死记结果,忽视探究过程 “死记硬背”是我国传统教育最为典型的学习方式,从古代的“四书五经”到现代的概念、原理、公式、结论等等,都是以死记硬背为主要学习形式。不管学生是否理解只要记住,考试能答到卷子上就万事大吉。学习的内容都是前人提供的现成结论,学生缺少动脑思考,很少通过感性认识和科学探究来形成理性认识,来验证结论。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学习成了单一的记忆活动。
这样的教学方式危害极大:
首先是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与求知欲是人的天性,与生俱来,且年龄越小好奇心越强。而许多课程,特别是自然科学,最能满足青少年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然而,可悲的是,现在的学生几乎无人对科学课感兴趣,而抽象难懂、枯燥乏味、是他们的共同感受,原因在于失去了生动的探究过程。
第二是磨灭了学生的智慧。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由于使学生失去了探究活动,因而他们的想象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等高级智力活动得不到训练。
第三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死记硬背的教学使得学生养成了唯书本和老师是从的奴婢心态,遇事没有主见,易犯教条主义。缺乏探究过程的教学,学生没有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手段和步骤,何以搞发明创造呢?
五、重视智力因素,轻视非智力因素
学习的直接表现就是认知活动。因此,传统教学比较重视智力活动,特别是记忆活动。为了提高学习成绩,老师比较重视智力的培养和开发,而其它对学习起调控作用的心理因素,诸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及自我意识等容易被忽视,而事实上它们往往比智力更重要。著名的“软糖实验”已经证明了这个问题。
六、重惩罚,轻激励
传统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与“教训”画等号,师道尊严大行其道,老师高高在上,唯我独尊。在老师面前,学生毫无尊严,老师可以随意批评、训斥甚至体罚学生。老师的专制作风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磨灭学生的自信、自尊,以便为统治者培养听话、驯顺的奴才的作用。
今天,我们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数以万计的创新型人才,这些人才要有天马行空的思维,舍我其谁的信心,摘星揽月的气概。这些素质不是批评、训斥打击出来的,而是表扬、赏识激励出来的。当前,我们倡导赏识教育,除了要多表扬学生外,还需要我们在孩子面前甘当绿叶,敢说或者故意说“我不如你”。
七、重劳轻逸
目前,由于升学率、平均分两根指挥棒自上而下被层层强化,教学中广泛采用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做法,造成学生负担过重。为了提高考试成绩,学校有的挤占了学生必要的娱乐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有的挤占了节假日,有的甚至挤占了学生必要的睡眠时间,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