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坚持面批。大班化教学,作业批改量相对大。教师要坚持做到“日日清”。对于学习后进的学生,教师的批阅要“严爱相济”。要腾出课外的时间,对这一拨学生进行面批,以抓“双基”为主,督促他们“当场清”。
三、教师的评价要讲究艺术与技巧
评价,也是一门艺术。艺术就需要讲究必要的技巧。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各所学校的学生素质评价都有了新的变革,比如,将分数评价改成了等第评价。有些家长在期末时拿到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报告单》,面对“ABCD”的评价符号,搞不懂自己孩子的学业状况——就是想知道自己的孩子在班里的学科分数情况。怎么办?有些老师表面看起来是用等第评价学生,实际上是按分数段换算成等第进行评价,依然是“换汤不换药”,甚至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将每位学生的成绩进行公布。这是不科学的做法。
1.为每一位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进行定性评价。这需要学科教师花费心力,较为准确地为班级中的每位学生“画像”,肯定学生学科学习的优点与长处,中肯地指出学科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并与学生、家长协商,站在教育者的角度,为每位学生提出改进与提高学科学习的建议与途径。
2.注重保护全班学生的自尊心。不当面公布全班学生的成绩,只是在班级将学期、学年末班级学科学习的总体情况在班级广而告之——告诉学生班级的平均分多少,优秀率怎样,各个分数段的具体人数。只讲到这里,不再往下具化与细化了,让学生与家长对孩子的学力有一个概况的了解。
3.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密闭的信封。信封内装着学生个人的成绩,用分数表示。在这张单子上,教师还会详细地将班级学生该学科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与上学年、上学期相比对的情况,班级学生的分数段、最高成绩与最低成绩等的情况一并附录,这样,每位学生家长既能了解全体学生的学力发展,也可以借助数据,看出自家孩子的学科学习在班级里处于一种怎样的位置,既保护了学生的隐私权,又将学生的学习现状告诉学生,这样的评价可谓巧妙有益。
当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项目远不止笔者以上所说的这些,笔者主要关注的是教师的课堂评价与作业、学业等的评价,教师,不能当“好好先生”,也不能当“凶神恶煞”,教师的评价关乎学生的未来发展,只有较为科学、合理、真实、有效的评价,才能促进学生学科学力的发展。愿每位教师都能正视评价,以评价为杠杆,撬起学生学科学习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