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本身就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今天,我们要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语言文字是非常基础性的、不容忽视的,也就是说,要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应该是在我们的汉语言文字的繁荣和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的。因此,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有意义,而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成为深化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和提升学校文化一个推手。
一、语言文字规范化,是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的一个载体
十七大提出“要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这里涉及到文化发展和繁荣的问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需要以提高人的语文素质为基础。当今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是加速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者素质主要在于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语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质中最基本的因素,是构成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语文素质提高了,对其整体素质的形成、发展和发挥具有内在的促进作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除了思想和专业方面的要求外,首先应当使他们具有较高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同时,语言文字是民族的标志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及组成部分,其应用水平体现和直接影响着民族的教育、文化和民族的素质,加强祖国语言文字教育,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由此可见,语言文字规范化是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的一个载体,学校更应深刻认识到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性,更好地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提升教师、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水平,推动汉语言文字的繁荣和发展。
二、语言文字规范化,推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但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和队伍,因此,还必须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
为了开展好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工作,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校领导班子成员为组员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副校长为组长的语言文字工作组。在语言文字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普通话测试员、语文组教师的引领和骨干作用,形成了立体的语言文字工作组织网络。
结合实际,我校制定并讨论通过了一系列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规章制度,具体包括《厦门市金尚中学语言文字工作队伍工作职责》、《厦门市金尚中学语言文字专项人员岗位职责》、《厦门市金尚中学语言文字工作基本要求》、《用语用字监督监测及督促整改制度》、《厦门市金尚中学语言文字工作奖惩制度》、《厦门市金尚中学语言文字工作总结表彰制度》等,明确了分工,强化了责任,力求在语言文字工作方面“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学校把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推广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把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列入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当中,要求全校师生在校讲普通话,教师的教案、板书必须使用规范汉字,要求师生在交流中一律使用普通话,真正使普通话成为教师的职业语言,学生的学习语言和师生的生活语言。我校建立的相关规章制度,下发到各处室,让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为全校教师所知晓,确保语言文字规范化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还成立了语言文字工作的专门监督队伍,使监督工作常态化,整改工作高效化。总之,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丰富了学校校园制度文化的内涵。
三、语言文字规范化,推动学校环境文化建设
校园环境建设对改善校园学习风气,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精神生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环境建设首先是要考虑校园环境文化底蕴,其次要考虑校园地域文化和学校自身的文化,结合当代文化进行有效的利用和开发校园是环境建设的宗旨。
一是营造了文明健康的文明环境。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学生的文明程度较之市区的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着用语不规范、不文明客观的特定的地域特点。为此,我校充分利用升旗仪式、校会、课间集会等多种宣传阵地,向师生宣传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的意义和作用,强化师生推广普通话、使用普通话的意识。目前学校形成文明健康优良的用语环境,基本实现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校园用语”、“生活语言”的目标。
二是学校的物质文化环境进一步改善。为了创建语言文字示范校,我校加强卫生工作,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卫生意识,开展多次卫生大扫除活动,使校园更加整洁漂亮。学校在语言文字环境的布置与营造都下了功夫,如设立了永久性的语言文字宣传栏,根据需要更新其内容,在走廊、楼梯等位置张贴相关的宣传标语等。
如今,学生的用语文明规范,老师、家长、客人、领导进校,学生都会主动问候已成为学校的一个亮点,学校的语言文字环境气息更浓。
四、语言文字规范化,推动教师文化建设
学校的人员结构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师德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主体,是灵魂,是向社会散播优秀文化的播种机,教师的自我成长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使我校教师深刻感受到语言艺术的精华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们通过“学习——培训——考核——应用——评比”等途径,全面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适龄教师普通话等级达标率100%;学校积极举办教师的演讲比赛、教学比武和岗位练兵等活动,参与率接近100%,有力地促进提高了教师们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能力。例如:周小炜老师的主题班会录像课《青春随想》获全国首届课题实验学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语文类一等奖;林永发和沈汝丑老师获厦门市中学青年教师三项教学技能说课比赛优秀奖;曹小明老师获校“钟宅杯”青年教师演讲比赛第一名。
语言文字的开展,同时也推动了我校教育科研的深化,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化,推动了学校工作的整体发展。
五、语言文字规范化,推动学生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的内涵和效果是通过每个学校人的个体行为得以显现的。校园文化是否具备高尚的内涵,只能从每个学校人在各种场合的行为是否高尚来辩别。要使每个学校人具有符合社会主义道德标准和强烈的爱国情趣以及高尚文明、规范包容的言行习惯,是优秀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当然对于学校来说,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