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抗战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启示
(一)思想政治教育围绕中心服务中心
思想政治教育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其永远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这就要求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我党的政治诉求展开,必须为我党的中心工作服务,抗战时期我党的中心工作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领导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那么抗日战争时期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贴近群众,广泛发动群众,为抗战胜利放下旧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当前我党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所以我党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在持续深化改革的当下,就更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引领解放思想的作用。通过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群众在当前尖锐的意识形态领域把住思想的舵,真真正正的把精力集中到强国梦上来,外化到实现强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
(二)理论教育必须与实际相结合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在抗战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毛泽东指出:“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血雨腥风的革命实践中探索出来的真理,也是第一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性结论。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滋生了浮躁的气息,思想政治教育者片面重视书本理论,忽视了与受教育者密切相关的生活工作实际,没有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党的历史、与社会现实、与生活工作结合起来,导致说一套做一套,学到的理论即指导不了实践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长此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就慢慢失去了公信力。要重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权威性就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育者要俯下身子,教育内容也必须贴地气。
(三)思想政治教育要与适当物质利益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从来都是唯物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从来不是脱离物质基础开展的。抗战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生活都极其艰苦,我党在对人民进行教育的同时就很注重关心人民的切身利益,关心他们的生活。当时总政治部在总结经验教训时指出:要求猪肉、调料配合政治,可以发挥更大的改造思想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更加功利更加突出,这要求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够总抱着陈旧的观念。一味的牺牲奉献不能当作常态,讲奉献也许在短时间内能够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但是并不能够上升为法律制度从而长久的执行下去。所以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回归到生产力发展上,在把生产生活搞好的基础上,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基础上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导功能。
(四)塑造典型与身教示范相结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宣传榜样、歌颂典型,可以把抽象的理论宣传变成具体的形象示范,把崇高的精神境界范畴的东西变成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样板,进而能够激起人们思想情感的共鸣。抗战时期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共产党员在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应该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的模范。”在改革不如深水区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受到来自多方面问题的挑战,许许多多党员干部的落马对人们进行了错误的教导。在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通过树立身边一些贴地气的典型,把思想政治教育从书本理论上带入现实生活,让正能量广泛传递开来。最好的典型就是教育者本身,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出样子看一看。在新时期,我党更需坚持模范带头与身教相结合,运用具体化的马克思主义真理去说服群众、教育群众、发动群众投身到强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