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注重无声语言在课堂上的使用
古人说:“教人而不见意趣,必不乐学”。这句话强调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要生动活泼,意趣盎然。但是,仅此一点还是不够的,因为教学艺术不仅仅是通过教师的语言艺术来传授知识,构成学生的“趣味中心”的,教师的表情、姿态、手势等体态语言可能会不知不觉地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和引导学生的情感倾向。因此,教师在运用有声语言进行教学的同时还需借助自己的体态(如表情、手势、姿态)来补充,加强有声语言。恰当优美的手势、和蔼可亲的面部表情,充满鼓励的眼神,都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和感染,使学生在爱中受到教育。
1、表情语言要丰富更要有效
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运用表情的人就不能做一个好教师。一名教师只有在他学会在面部、姿势和声音各方面做出不同的表情时,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我们常说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就是说眼睛可表示出各种各样的感情,如高兴、气愤、赞成、反对等。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常常靠眼睛来联系,都是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眼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作用。教师可以用严肃和警告的目光去批评课堂中的违纪同学,同大声训斥相比,这种无声的批评学生更容易接受,且不影响大部分同学的注意力。所以,熟练掌握和运用表情语言交流的方式方法,是每一个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2、手势姿态要端正更要亲切
在课堂教学中,手势使用得当可以增强语言力度,给课堂增添亮色和活力。教室毕竟和舞台不同,应强调自然和真实,无须刻意追求某种形式,不过应该遵循下面的原则:
①、不要过多地重复一个手势,以免学生感到乏味。
②、不要把手交叉在腰或笔直地扶在教台上装作老成持重,更不要搔耳挠腮,转移学生的视线。
③、不要把手势结束得太快,以免学生感觉突然。
④、要保持手势自然、适度,达到“出其手若出其心” ,不要大动作,不要太夸张、太过火。
例如在强调公式的时候,手可以稍微敲一下黑板,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手势动作和表情一样,都是老师个人情感的外在表现,能使满堂生辉,增强教学效果。自然、适度的手势有时还可起到口头语言无法取代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板书语言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板书语言的表现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板书不仅可以概括教师上课时进行讲解的教学内容,补充教师口头语言的不足,而且板书是有形象性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教材的重点和实破教学难点。特别是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解题书写格式的规范性、严肃性也是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学生一个弱势环节,传授给学生这一能力的最好手段就是板书语言的发挥。
1、板书的计划性
板书要通盘考虑,使其达到精、巧、美。要求老师事先要吃透教材,将学生最容易忘记、混淆的内容找出来,然后有针对性进行板书设计,让学生更清晰地把握知识的重点和理解的要点。
2、板书的精练性
板书要提纲挈领,重点突出,一目了然。利用几个简短句子甚至一个大的问号或文字下方所加的几个点,将学生的心中的疑问和好奇心吊起来、引出来,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的探究,帮助学生去探究发现知识,促使学生形成积极思维的习惯。
3、板书的规范性
统一风格的规范性板书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把握知识的重点和记忆的规律,形成良好记忆和思维习惯。一个规范、完整的板书设计本身就是一种美,还体现出老师个人对艺术和美的理解和表现,坚持下来可以薰陶、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使学生自觉地鉴别美、追求美和创造美。
三、正确的运用多媒体语言
鉴于电脑的广泛应用以及数学软件的日臻完善,可尝试高职数学的教学与计算机功能相结合,使学生学会借助计算机进行数学学习和计算,利用数学软件在电脑中求导、求积分、解微分方程等。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而且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觉,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使学生对数学发展的状况及应用有了切实的体会。
但是在运用媒体语言时要注意:
1、摆正多媒体语言的位置是辅助课堂教学;
2、不是每个知识内容都适合用多媒体;
3、不要为了哗众取宠而使用多媒体;
4、使用多媒体不要只是流于形式,用课件代替小黑板;
5、使用多媒体时要掌握好要讲的内容的量;
6、使用多媒体时,不要感觉就像在放电影,教师是放映员,学生是观众;
7、使用多媒体时,师生的双向交流渠道要通畅。
总之,语言是课堂教学信息交流的重要载体,是完成教学任务,教书育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关键。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从而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发展,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1、刘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2、陈钧等.《教师口语技能》[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张传鹏.《追求师生之间那份和谐之美》 [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研究版),2005(3)
4、吕宪军、王延铃.《促进学生有效进修的课堂教学计策》 《中国教诲学刊》2006(1)
5、王翠霞《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教育与职业》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