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构建和谐的生态师生关系,就是以生态学的视阙来审视教学方法、以生态学的原则来追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和谐,发挥好“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互相协作,加强生态互动,培养学生智力及能力发展,甚至推动生态系统的社会发展。这就需要:一是加强师生间的彼此交流。在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应当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以发展性的视野,既做做学生的良师,又做学生的益友。在生态教学加强师生交流与心灵的沟通,不仅做好提问与问答,还要做好交流与探讨、欣赏与评价等。二是建立平等的师生人际关系。教师要以平等、民主思想为指向,关心爱护学生,真正与学生沟通,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资源,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心理相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唤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真正实现自我发展。
(三)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
1.课堂环境的开放性
开放性的课堂环境是有效教学的前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态教学的环境一般包括课堂环境、校内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课堂环境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具体的、动态的。在教学中营造一种轻松、舒适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开放课堂环境,就要用一种生态的平衡方式、动态的思想指导课堂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以及教学环境的创设,使课堂教学生动、充满活力,在保证课堂内容简洁、教学效率提高的同时又不失其生动性。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各种社会活动,如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参观访问、课外实践等,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利用校内外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来满足他们不同的兴趣爱好,丰富政治教学内容,拓展政治教学的外延,提升学生对于政治课的兴趣,让学生在动态的开放型的课程中形成更为广泛的知识,促进其个性特长的发展。
2.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教学方式开放是关注学生思维培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设计教学方式,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学习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解答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自己去操作,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总结,自己去获得。如果教师只是就思想政治理论谈理论,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学生被动听和记,学生会产生厌烦情绪,就会束缚他们的思维空间。因此,教师应主动地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实际讲课中选一些适宜学生讲的教材,让学生尝试讲解。例如:“社会公德”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一节。这一部分浅显易懂,和社会联系比较密切。根据教学目标,可以采用让学生讲解。然后根据学生的讲解和讨论给予点评。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另外,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上网、去图书馆、实地调查、小组合作等方式收集资料,上课时学生分组或单个发言,学生自己总结和教师点拨相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等。
3.考核方式的开放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开放考核方式,就是要建立系统性的、多元性的、过程性的、复合式的考核体式。一考核的主客体,老师和学生都是考核的主体和考核的对象。二考核的方式,要针对于老师和学生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考核。三考核的内容,包括课堂表现、出勤情况、平时作业、实践成绩等综合成绩等。
(四)设置动态自由的教学内容
设置动态自由的教学内容要以“倡导全面、和谐发展”为指向,确立适应学生发展的整体观念、民主平等原则、尊重差异的思想以及动态发展的观点,整合满足学生需要、供学生选择的教学内容。如专题单元授课,一是以教师为单元,每位教师承担一个或几个单元,在全校思政理论课轮流大循环;二是把所授教材为单元,把教材细化为几个单元,形式单元授课,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分为“当代大学生与历史使命”、“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人生与人生价值”、“个人修养”、“职业道德”、“法律观念与职业法规”等专题。
¾¾¾¾¾
参考文献:
[1]杨江民.高校两课教学中引入生态教学法之思考,中国冶金教育[J],2009(6):52.
[2]大卫·格里芬编,马季方译.后现代科学¾¾科学魅力的再现[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51.
[3] E·拉兹洛.用系统论的观点看世界[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