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可以成为普通儿童克服困难的榜样,与残疾儿童互帮互助,有利于普通儿童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普通儿童的道德培养。特殊儿童的到来使得普通班级更加丰富多彩,能够丰富普通儿童的阅历。在教学过程中,残疾(大差异)是磨练教师教学水平的磨刀石、是财富不是负担。在教育辅导残疾儿童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锻炼和提高,同班的普通儿童会受益,后继的普通儿童还会受益。
三、普通教师特殊教育培训课程初步方案
(一)理论基础
对普通教师进行特殊教育培训重点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其中基本理念是第一位的。要培养感性认识,带领受训老师到特殊教育学校参观,通过观察接近特殊儿童,感性地认识特殊儿童。第二、符合特殊儿童需要的教学方法。如当班上有特殊儿童时,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特别的教学方法。第三、特殊教育技能。如班上如果有盲或聋儿童,就需要掌握盲文或手语。要求普通教师懂得一些简单的特殊教育技能,如何让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形成一个友好和谐的班级,如何使双方父母能够互相接纳。本课程要面向全体教师进行特殊教育培训,而不是只培训有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教学任务的教师。当教师遇到具体的随班就读教学任务时,还应有专门的、针对性的、更大强度的培训。
全体职前未修特殊教育学分的教师都应接受在职的特殊教育继续培训,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这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教师可以不接受在职的特殊教育继续培训,理想状态是大学教师和他的学生们在中小学阶段的老师受过特殊教育培训,他们早形成了正确的残疾人观,只要他们接纳、欢迎随班就读的学生即可。这样,大学教师不必影响他的学生的残疾人观。他们在中小学阶段已经受到熏陶。
(二)课程要素
1.课程名称:特殊教育融合基础
2.学分:1学分
3.学时:16学时
4.课程目标:
使受训教师形成正确的残疾人观,理解和尊重残疾儿童,了解特殊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教学手段和方法。教育和影响他们的学生关心、接纳残疾儿童,为特殊教育融合到普通教育主流打下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主要内容 学时 比例 残疾人观 4 25% 残疾的分类与标准 2 12.5% 班级中的特殊需要 2 12.5% 课堂人本主义 2 12.5% 盲文与手语 4 25% 实践环节 2 12.5% 合计 16 100% 普通教师特殊教育培训是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关键问题,本课程的实施需要特殊教育专业人士的支持,包括培训大纲、教材、网络学习资源、师资培养等。在特殊教育发达地区率先实现普通学校教师特殊教育的普遍培训,并引导全国。争取将特殊教育知识技能培训纳入普通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中。
参考文献:
[1] 朴永馨. 特殊教育概论[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 汤盛钦. 特殊教育概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 汪海萍. 普通师范院校特殊教育课程开设情况的调查[J]. 中国特殊教育,2006,(12)
[4] 钟经华. 从特殊教育术语反思对残疾的认识[J]. 中国特殊教育,2005,(8)
[5] 郭巧玲. 普通教师特殊教育培训研究[J]. 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毕业论文集(内部资料),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