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普遍存在语言不通
语言不通问题也是导致学生辍学行为的一个主要原因。虽然低年级的汉语教材是用汉维双语编写的,但他们的数学教材却是全汉语的,在他们还不具备汉语基础时,用汉字给他们解释代数及几何知识,这显然是很难接受的。此外,当地学生家长的汉语水平普遍很低,不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很好的监督和辅导,学生的学习只存在于课堂,课后无法深化和巩固,使得学生的底子薄、基础差。
3.认为读书无用
学生认为读书无用除了受前述家庭观念的影响,还与当地的较重的乡土观念有关。当地的学生毕业后都更愿意在当地工作,即使外地工作待遇优厚,他们也是心存疑虑。这种强烈的乡土情结就限制了他们的发展空间,他们认为即使学好了文化知识,也还是会在当地工作,甚至于回家从事农牧业劳动,难以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没有了强烈的内在学习动机。
(三)政府及社会因素
当地政府对教育免费政策的落实得到了教师的普遍认可,教师对政府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教育投入与解决就业这两个方面,此外当地政府缺乏对辍学行为强力的监督和管理机制,也从另一方面影响着学生的辍学行为。
表3 政府及社会因素项目频率统计表 辍学行为的影响因素 重要(%) 一般(%) 不重要(%) 1. 政府免收相关费用政策落实不到位 20.1 13.3 66.7 2. 政府对辍学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 16.8 36.7 46.6 3.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足 48.2 3.3 48.5 4.政府缺乏解决毕业生就业的能力 42.8 6.6 50.6 1.政府对教育投入不足
目前,喀什地区的中心学校数量较少,学校的经费较为充足,教学设备基本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而教学点数量多,布局分散,生源较少且依然呈现下降趋势,教育经费严重不足,设备简陋,甚至连像样的篮球架和乒乓球桌等体育设施都没有,学生喜爱的体育、美术和音乐等第二课程无法正常开设,降低了学生对学校的兴趣。
2.社会就业不足
南疆地区的产业结构依然是以第一产业为主,缺乏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而第一产业所能吸纳的人力有限,且对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要求不高。学生的学习目标缺失,看不到学习所带来的切实利益,仅仅把学习当成一种身不由己的差事。可以说,如果当地政府不能有效地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那么其他的控辍措施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
3.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虽然当地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对辍学问题十分重视,但仍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首先,对于辍学情况的监督主要还是依靠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则是对各个学校进行定期检查。部分学校只重视教育部门检查期间的学校管理,而忽视了日常的教学管理。其次,对于学生家庭也缺乏相应的监管措施。有些家长对学生入学存有侥幸心理,有人检查时便会暂时让孩子上学,而无人查时则会长期不让孩子上学。如此往复,难以进行长效的监管。
(四)学校因素
当地部分学校存在着教学条件差、学校管理松散和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这也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期望,甚至部分家长对学校教育表示失望。
表4 学校因素项目频率统计表 辍学行为的影响因素 重要(%) 一般(%) 不重要(%) 1.教学条件差,设备不足 43.3 14.2 42.5 2.教师水平有限,学生学不到知识 9.2 6.7 84.2 3.学校管理松散 31.7 19.1 49.2 4.学习生活单调,对学生没有吸引力 11.1 43.3 45.6 5.学生不喜欢双语教学 16.8 36.6 46.6 6.学校离家远,上学不方便 30.7 13.2 44.2 7.学校对宗教信仰的限制影响 9.2 5.2 85.6 1.教学条件差
当地政府的财力有限,教育经费的划拨不能够面面俱到,很多教学点没有经费来源,学校教室简陋,教学设备匮乏,有的教学点连布置文化环境所需的宣传画和标语这些东西都是老师集资购买的,而体育设施也基本上是靠当地基层政府捐助的。此外,由于近年来很多生源不足的学校都进行了撤并,使得很多距离学校较远的学生上学不便。这也打击了学生上学的积极性。
2.学校管理松散
近年来,随着当地政府对辍学问题的重视,教育主管部门会经常对学校进行检查,由此在当地出现了教师经常去到学生家里去“请”孩子来上学的情况,这种情况在每逢周一的时候尤为严重。如果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太严厉,会使学生的厌学情绪更加强烈,反而致使学校学生的到校率降低。学校为了遏制这种情况的发生,只能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置之不理,只要学生来学校,学习与否反而是次要的。
3.师资力量薄弱
在实地调研中,我们还发现南疆地区存在着专业教师不足、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一方面,南疆地区人口教育基础差,缺乏专业的教育人才,只能在学校所在地就近吸收一些接受过教育的非专业人员进入教育系统。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培训,教学技能不足,对课程内容缺乏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虽然当地也有很多接受过专业教育的汉族教师,但是汉族教师普遍不会民族语言,也就难以胜任民族学生的教学工作。
三、控辍措施及建议
(一)政府层面
1.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办学条件。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在物力和财力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要优先保证教育的投入,不仅要高度重视教育的基础条件校舍、教学设备的投入,还要高度重视教育的软件投入,提高教师待遇,稳定并积极吸引适合当地的教师队伍。
2.合理规划学校布局,集中教育资源。当地政府可以根据辖区划分和居民的分布情况,在居民集中地区设立寄宿制中心学校,将附近的教学点并入该校,提倡家长让孩子在学校寄宿,并减免学生部分寄宿费用。这样既集中教育资源办优质学校,又有利于学校对学生封闭式管理,避免学生的学习生活受校外环境的干扰。
3.增加社会就业,提高青少年学习积极性。当地政府可以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通过发展其第二、第三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保证大部分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使学生学以致用,认识到学习文化知识对他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作用。
4.加强宣传和监管,惩处辍学行为。教育部门、执法部门和基层政府密切协作,积极建立辍学行为的监督管理机制。教育部门可以通过不定期的抽查,了解到学校的日常管理和教学情况,促使学校切实做好学校的管理工作;基层政府深入当地居民农户家中,及时了解学生动向,遏制辍学行为;执法部门严厉打击不让孩子上学的行为,对学生的监护人依法惩处,以法律手段保障孩子接受教育的权利。
(二)学校层面
1.坚定贯彻实施双语教学,为学生学习打下基础。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双语教学看似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但是进入高年级后,这种辅助手段转变为主要授课方式时,这就成了学生的“拦路虎”,如果掌握不好就会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大力加强双语教学,也是新疆长治久安的一个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