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实践中,借助职业分析等手段,建立专业模块化课程设置标准;探索专业课堂教学模式及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依据课程设置标准呈现的培养目标要求,科学整合、补充专业教材,形成实用性校本教材;进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实践,以此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缩短校内教学与岗位实践需求的距离。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实践能力 方法途径
国外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职业教学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日本的“产学合作”、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等,这些教学模式,从能力本位出发更多强调的是将教学完全置放于工厂或具体职业岗位来实施,取得了很好的人才培养效果。80年代我国职业教育开始起步,20多年来职业教育界在吸收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成功的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探索,也建立了校企合作,产教一体化等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校内教学如何最大化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在专业教学实践能力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出了符合本地产业特点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缩短校内教学与岗位需要的距离。
一、探索课堂教学模式与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
1.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专业课教学模式多为学科型教学模式,更多的是强调知识的系统性,采取的多为理论与实践教学完全分开上的方式,学生先在教室内学习系统理论知识,然后再到训练室操作练习的方法或受教学设施设备条件限制,采取决大多课程在教室上,利用多媒体或教师演示弥补的方法。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理论与实践教学基本脱节,致使实践时学生已将大部分理论知识遗忘,教师还要重复讲解,不仅浪费了时间,也不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形成。而所谓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专业课教学走进实训室,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同步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一次到位,在教法上强调知能统一,在学法上强调知行一致, 突破专业教学学科型教学模式。
2.实施校内教学与岗位实践交替的教学模式
根据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从业岗位工作内容相对比较独立的特点,如餐厅服务、客房服务、前厅服务等,我们尝试实施了校内教学与岗位实践交替教学模式。在实验专业学生学习进行到第二学期后,根据学生模块学习内容,与实习基地(社会合作企业)合作,以班级轮换制的形式,在模块学习中期或后期安排为期1至1个半月左右的岗位实践,专业教师深入实习企业指导、检查实习情况,学生的实践成绩纳入到模块学业成绩中。通过这种方式教学,不仅使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工作实际联系起来,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使学生从业所需的良好服务态度、应变能力、操作技能都有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及早的了解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内涵,为个人生涯规划奠定基础,受到学生欢迎。
3.多种培养途径并举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我们主要选择了四种培养途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是利用专业优势,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服务。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参与企事业单位的会议、剪彩、餐饮等服务;计算机专业为当地的社区进行计算机的维护、维修服务。以此锻炼学生适应未来工作的实践能力。
二.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开展第二课堂。根据专业教学不可能同时兼顾多个专业发展方向的实际,我们采取了开设第二课堂的形式加以拓展,分别开设了专业技能提高和专业知识、技能拓展两类课程小组,如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在开设客房、前厅、餐饮专业技能提高课程组的同时,开设了茶艺、礼仪训练、调酒等课程组;计算机应用专业则开设了平面设计、网络维护、硬件组装与维修等课程组,使有兴趣、有能力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满足,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岗位工作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是组织开展各级各类知识、技能竞赛。每学期根据教学进程,有针对性地分别开展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竞赛活动,营造崇德尚技的学习氛围。同时2年组织一次校园技术节,课题研究期间学校组织开展了第四届校园技术节,整体活动全员参与,学生的技能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受到社会用人企业的赞誉,纷纷来校要人。在充分发挥校内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同时,抓住上级教育部门组织各类技能竞赛的契机,选拔优秀学生强化训练,积极参与,促进名优学生的成长。
四.是进行岗前综合实训。为确保学生顺利适应岗位工作需求,我们为进入实习期的学生安排为期半个月的岗前综合实训,在这个期间聘请行业人士进一步讲解企业的工作范畴、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及行业发展前景等,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同时组织学生了解掌握实习企业的规章制度,工作的基本流程,强化操作与服务技能的训练,为上岗即能顶岗奠定基础。
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改革专业课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使用的工作方法。在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确定的前提下,教学方法的选择则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所以根据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不同,我们做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的探索。
(1)“四字教学法”即讲、示、模、练。根据心智技能的形成规律,通过教师对知识技能要点的精讲和操作技术的规范示范及学生观看,完成技能操作的定向;通过学生的模仿操作,完成技能操作的模仿;最后通过练,完成技能操作的整合和熟练即知识技能内化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如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中、西餐摆台,中、西式做床等技能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使用“四字教学法”,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2)“工作情景教学法”。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实际工作情景,利用模拟实训场地与设施,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与实践,帮助学生进入学习与工作角色,缩短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如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前厅接待服务、餐饮的席间服务等程序性服务内容,运用“工作情境教学法”效果非常理想。
(3)“案例教学法”:通过给出有针对性的案例,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有序的讨论分析,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和途径等,并根据学科的特点,组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通过案例的解剖、讨论交流和实践训练,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提升学生实践工作能力。如饭店服务中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和计算机专业编程问题的解决等内容,运用这一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明显。
(4)“项目、任务教学法”:教师作为一个组织与协助者,首先根据技能教程中的项目内容要求,布置每次课需要完成的工作项目、任务,同时明确组织形式是团队合作或独立完成等,然后组织学生按计划实施项目,教师协助与指导,并对学生完成的项目任务成果进行评估与评定,通过这种行为导向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某一项工作的全过程,并能独立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这项教学方法在计算机类专业教学中非常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