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中学语文经典文学文本教学困境及对策探究
中学语文经典文学文本教学困境及对策探究
来源:互联网 sk004 | 孟方 周艳青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语文经典文学文本;阅读教学; 困境; 对策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内容提要] 经典文学文本阅读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典文学文本以其浓郁的文化气息、厚重的人文情怀、精炼的语言艺术、博大精深的人生价值,对学生认识自然、社会和自我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然而,经典文学作品的定篇问题、师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兴趣较低、文学经典作品解读方式的一元化、阅读教学评价的模糊化等因素使得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效率较低,不仅使经典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作用,而且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第八次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实现经典文学作品的价值转化、转变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合理利用现代视听媒体激发师生阅读和学习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发挥经典的人类文化继承和民族凝聚的功能。

  [关键词] 语文经典文学文本;阅读教学; 困境; 对策

  一、经典文学作品定篇及阅读教学困境

  语文经典文学作品是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学习经典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不仅可以积累大量的语文知识,了解古今中外文化的发展变化,而且可以在阅读建构中,进行自我认知,接受心灵的洗礼,对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熏陶与塑造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经典文学文本阅读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教学效率较低,学生害怕阅读和学习经典文学作品。

  1.定篇的困境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明显减少,《药》和《为了忘却的纪念》等作品不见了,保留下来的只有《拿来主义》、《祝福》和《纪念刘和珍君》三篇。这一做法引起了广泛的质疑,鲁迅作品真的过时了?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大家,陪伴几代人成长的鲁迅作品,竟然在校园里面临尴尬的境地,是去是留,争议不断。支持者认为现行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数量过多,同时觉得其作品在学习时,让人感觉晦涩难懂。反对这一做法的人认为鲁迅文学作品承载着特定时代的精神价值,尤其是对国人精神的批判,在当代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姑且不论教材的删减做法是否妥当,单从这一现象中就可以看到关于语文教材篇目,特别是经典的文学作品的选择,存在很大的问题,如篇数的多少,选择哪些作家的作品等等。比如,有学者认为传统经典篇目《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应该从教材中删去,理由是学习该文容易带给学生造成暴力是解决问题唯一方式的误区,有可能导致学生容易犯罪,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难看出,现行语文教材中,对语文经典文学文本的定篇,存在较大的争议,教材选文更新的过度频繁与无序,导致教材内容与体系的不稳定,既不利于教师的教,也不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内化。

  2.教师阅读教学理念及模式的困境

  虽然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精神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提倡学生的鉴赏性阅读和个性化体验,然而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教学理念仍大多提留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对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条分缕析式的大段分析讲解,学生很难真正做到自主的“阅读”,主旨的揭示和写作特色的总结仿佛是阅读课堂的唯一目的。即使有少数教师能够将课标中的阅读教学理念与模式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比如对话理念、互动教学模式等等,然而仅仅也是浮光掠影而流于形式。如阅读教学中的师生对话,很多话题设计的缺乏科学性和再生性,仅仅停留于对与错,好与不好评价的层面,话题仅仅限于师生的一问一答,话题缺乏深度和广度,无法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再如,阅读课堂上教师重视的是学生解决了多少问题,很少给予学生自由思考和提问的时间,教师课前预设的问题被强加给学生思考和解决,认为解决问题意味着课程目标的完成。这种脱离学生实际需要,违背教育基本规律的做法有益无害,孰不知“没有问题”恰恰是最大的问题。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目的在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感知文本,从作品的语言形式、文字内容、人物形象等方面与文本作者、文本中的主人公进行深度的对话和精神交流,可以是质疑、批判,也可能是共鸣。因此,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真正能够引导学生与先贤“对话”,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学习典范作品的写作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是当前语文教育一项急迫的任务。

  3.教学评价的困境

  语文教学评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具有积极的反馈和促进作用,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以学生阅读能力为重要指标并通过标准化测试进行考察。语文阅读教学显性层面涉及到学生听、说、读、写等各项技能训练的综合活动,隐性层面涉及到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的动机、阅读的思维过程、文本价值评判等方面。而基于应试教育体制下的语文标准化测试,考察的是学生对静态知识与能力的把握,强调的是结果性的呈现,而忽视对学生在阅读中,特别是在阅读文质兼美的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兴趣、爱好、动力、体验的过程等内容的评价,而这些方面也是教学评价中最重要、最难评价的内容。经典文学文本的特质决定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解构与建构的复杂心理过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积累和文学欣赏功底,同时需要感情的充分投入,才能走进文本,实现与文本的交流,实现创造性的阅读。因此,语文经典文学文本阅读教学的评价的一元化与静态化,使师生容易忽视经典文学作品在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作用,而将文本进行一番庖丁解牛式的肢解,学生的测试成绩可能很高,但却失去了“精神的底子”[1]。

  二、语文经典文学文本阅读教学对策

  面对市场经济的汹涌大潮,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人文精神却在日渐枯竭,社会文化传统继承出现危机,甚至出现文化断层的倾向。2001年颁布实施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 “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2]的要求,为新世纪经典文学文本教学指明了方向。

  1.正视经典存在的历史差距,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力求做到古为今用。

  由于时空差距的原因,经典具有历史性。在现代社会对其进行阅读欣赏时,总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毋容置疑,这是经典自身无法逾越的障碍,是文本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那么,今天进行经典文本教学,关键就在于课堂教学如何实现转化,使经典文化与学生今天的生活发生联系,打破经典的历史局限性,使学生从中汲取人生动力、人生理想和人文关怀。我们认为,“古为今用”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教学尝试。

  首先,在经典文本教学中注重古今变通和价值转化,发掘文学文本的现实价值。语文经典文本中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生活理想、思想倾向,虽然属于古代先人的所思所想,但于当今社会现实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教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学生体验古人思想的博大精深。例如,现实主义大师屈原的《离骚》体现的是他“忧国忧民,叹息自身”的忧患意识及“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高洁品质,反映了时代的社会面貌及个人所遭遇的不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联系当今社会和自身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当前的社会需要怎样的“忧患意识”,引发学生注意和思考,在分析比较中寻找答案,实现经典的价值转化。教学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思考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等现象,培养学生理解“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意义;再如有“诗史”之称的杜甫,其诗歌多表达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怜悯,体现的是诗人“悯农”的思想,在语文阅读教学可以联系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远大人生理想,提高自身人文素养。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洗净技术《洗净技术》
《洗净技术》本刊于2003年3月份创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主管、中国洗净工程技术合作协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发行过...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杂志,于198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2774/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
创业家《创业家》
《创业家》(月刊)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创业家》杂志社主办、创业未来传媒机构编辑运营出版的一本关注中国商业创新力量的杂志。主要报道...
泰山学院学报《泰山学院学报》
《泰山学院学报》杂志,于197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7-1406/Z,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政治经...
中国科技奖励《中国科技奖励》
《中国科技奖励》杂志,于199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3085/G3,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奖励...
成功营销《成功营销》
《成功营销》杂志,季刊,于199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管,北京商业管理干部学院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