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一)《国际贸易》课程授课对象调查及分析 授课
年级 基本情况 经082-1,2,3 共163人 分析结论 根据以往经验,《国际贸易》课程大班授课效果较差,应分班讲授
年龄
分布 基本情况 1990年出生为31人,1987年出生为1人,1991年出生为1人,其余均为1988、1989年出生
分析结论 学生多为80年代末期出生,对中国的改革成就体验较多,但不能对改革前后的社会经济情况有明显的比较;社会经济现象纷繁复杂,不太容易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生活
环境 基本情况 87%的同学来源于山东,65%的同学来源于农村,91%属于独生子女 分析结论 多数同学来自东南沿海,对大多数经济现象都能有浅显认知;来自农村的学生有对知识的强烈渴求;独生子女的娇生惯养会使得班级自律性较差
教育
背景
基本情况 超过80%的同学毕业于当地重点中学;理科同学占51%,文科同学占49%;除了来自海南、湖北、湖南三位同学入学成绩在400分以下,其余同学的大学入学成绩均在550分以上;通过对该班已修基本学科(数学、经济学)的成绩分布可知,该班同学的数学成绩及格率达到98%,优秀率达到14%;经济学成绩及格率达到97%,优秀率达到21% 分析结论 已经达到《国际贸易》课程知识体系的基本认知要求,需要将经济学及国际贸易血的基本原理相融合进行讲解,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形成该专业应有的知识线索和系统。 其他社会背景及社会经历 基本情况 超过半数以上的同学均有社会兼职经历,但工作单位与本专业的相关度不大。 分析结论 能动性较强,但对实际的贸易现象并不了解,需要讲述大量案例配合理论的阐述
备 注 上好第一堂课,引起学生对本课程的浓厚兴趣;至少对学生进行两次对“本课程讲解”的满意度及期望值调查,以求最大化实现该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分析市场及社会背景:
(1)就市场发展来讲,每一个具体产业在半年期间都会有新产品出现,消费者也会有新的需求出现,市场、贸易政策会随着经济外交关系及本国经济现象的变更而有所变更(如适应于汇率变化对出口的影响,国家不断在调整出口退税率),这就需要主讲教师随时关注并引导学生关注市场发展,吸纳其作为课堂的讲解内容。
(2)大事件:
世博会的召开及闭幕:会再次引发经济全球化、绿色经济、环保经济、城镇发展等诸多现实问题的再讨论。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及“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出台:“十二五规划纲要”为我们指出了未来五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发展目标及政策趋势,这其中包括对各大产业的调整及经济贸易政策的调整,使得我们更加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亚运会的召开:让我们再度思索政治、经济、体育、文化等诸多社会现象的融合,任何一种社会现象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另外我们会更加注重亚洲地区各项事务的合作,以此促进亚洲经济的整体发展。
其他:中日“渔船”事件会影响到中日经贸关系,并让学生再度重视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美国中期选举也会在某些程度上影响到美国政府对中国的经济贸易政策等等。
第三,教学方案定案(包含10%的机动比例),这要涉及到教学日历、教学文本方案、教学电子方案的撰写与制作,篇幅所限,不予赘述。
三、其他应强调的问题
为保证“动态化”教学方案的有效实施,还应强调一下问题:
(1)所有课程的讲述及安排都应以学生为本,要尊重学生,认可学生,以学生为最终目的,还应建立有效的师生沟通机制(如网络教学平台等),并加入相关课堂讨论等能动性教学环节。
(2)应对原有的考核方式(测评方式)进行变革,原有的“试卷”(包括开、闭卷考核都有诸多弊端),最近启用的课程论文方式弊端更大,我们将在其他文章中对此进行探讨。
(3)校方的支持与监督
动态化的教学方案设计中存在至少10%的机动比例,即在所谓的教学安排中至少有10%为空白,需要随着社会及市场的发展而随时填补相关内容,设计是事前行为,主讲教师业务分析水平的差异会导致其对市场与社会变化的预测出现差异,且现阶段太多突发事件的发生(如中日“渔船”事件影响到中日贸易关系,引发学生对“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这一课题进行深思),教学方案的设计应留有至少10%的机动比例,可反应在教学日历、文本教学方案或电子教学方案中,这必须得到校方教务部门的支持。
另外要建立良好有效的监督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动态化”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