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六、建立基于校本研修的专业发展机制
校本研修是教师教育的一种新形式,它是以“以校为本”、“教师即研究者”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校本研修是在学校中,为了学校,基于学校的一种教师教育的新方式,以解决学校实际问题为途径,以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学校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行动教育范式。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师教育方式,同时也是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及学校文化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建立基于校本研修的专业发展机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平台。
学校是校本研修的主阵地。校本研修要结合学校特点,立足教学实践,从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出发,开展卓有成效的研究。学校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研究,研究是让学校具有蓬勃生命力的有效办法,只有研究才能走出特色,只有研究才能提高质量,只有研究才能树立品牌;教师是校本研修的主体。教师是研修的主体,可能不会有任何非议,因为研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一发展。离开师生的共同发展,空谈研修必然是没有效果的研修;问题是校本研修的核心。校本研修只有立足于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才能实现校本研修的目标,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指导教育教学,也才能激发广大教师的热情,办法是校本研修的关键。真正的校本研修就是要解决实际问题,那么,通过研修总结出的办法注定是校本研修的重中之重。
七、营造和谐校园文化加速专业发展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知识符号、建筑风格的综合体。营造和谐的学校文化,对于创建和谐、健康校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立足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来探讨教师专业发展,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反观学校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并试图把学校文化作为一个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来考虑,通过对学校文化的深入分析,结合当前学校管理和教师发展实际,就如何创建、营造和谐的学校文化,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学校文化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新主张。
学校文化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起着媒介和催化剂作用。因为学校文化反映了一个学校内部隐含的主流价值观、态度和做事的方式。这种价值观、态度和做事方式可以使一个学校保持相对长期的繁荣,也可以使一个优质学校停滞不前。这种价值观同时也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及做事的态度、方法。学校文化的根基是由教师构建的,当一所学校形成一种优质的文化氛围时,这所学校就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教师和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会拥有更好的学习资源,发展机会和空间以及良好的心里氛围,学校将会成为令人愉快的学习与工作场所。
[1]营造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和谐校园文化包括很多方面:例如,校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等。
八、依托网络教研拓展成长平台
二十一世纪的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伴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的的人对人、面对面的“物理”形态的教研方式,已不能满足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获取专业知识、实现自身发展的需求。
教师们需要了解、掌握更丰富、更前沿的教育教学资源,需要与专家进行零距离的交流,需要同教育同仁进行跨地域的深入切磋。用现代网络技术搭建教研新平台,开创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教研新途径――网络教研。依托网络教研,是对传统的教研方式或常规教育方式的有益补充,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拓展平台。
九、教研员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教研员是中小学教研工作的研究者、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教研工作对一个区域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引领作用。教研员通过教研工作准确把握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跟踪区域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发展趋势,总结推广教学经验。并据此推动区域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势在必行。而在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教研员起着不可忽视的关键性作用。
教研员是基础教育战线上的兵头将尾,是站在教改教研前沿阵地上排头兵、领头雁、师之师。教研员的教育教学理念与专业水平对本地区本学科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起着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教研员作为课改理念的诠释者,在理论专家和实践教师之间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单纯的教师的专业发展上,教研员是教师参与课改过程中的首席教师,是课改实践直接的研究者、组织者、管理者、实践者。因此说教研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引擎、是教师专业方向的导航员、是教师专业精神(品格 幸福)的催生者、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机、是教师形成专业个性的助产士。
参考文献[1] 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 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王建磐.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改革政策的选择[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5).
[5]胡东芳.教师的专业形象:从“公仆”到“专家”[J].福建教育,2002 (1).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