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面向全体学生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立足点,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出发,分层递进,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学会知识,增长智能,提高素质。由于低年级学生入学时水平不一样,认知水平不同,教学时就得根据具体情况分层次进行教学,力求做到前有学伏,中有突破,后有发展,旧中学新,新中学旧。也就是说,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直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以一年级应用题为例,结合10以内的数的认识,首先是看图口述应用题的训练,通过口述初步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一步应用题的结构,为解答文字叙述的一步应用题打下基础。在解答一步应用题时充分利用图形,让学生比较直观的了解到数量间的关系,知道图中所给的已知条件及相应的问题,并知道有一个问题能找到它所需的条件,从而为解答两步应用题做准备。
课堂直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直观手段的运用必须中心突出、目的明确,直观手段的运用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规律,直观手段的运用要讲求实用性直观手段的运用要适量。
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如果能恰当采用直观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就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注意力,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