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身在农村教学的美术教师,努力跟上正在变化的教育环境。在实施新课改之前看也看了,学也学了,讨论也讨论了,可就是找不到新课程中所说的理念,达不到它的要求。原有的美术教育是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绘画为中心,以技能为中心,以至于美术课被称之为图画(画画)课,任课教师称之为图画(画画)老师。在这种观念的主导下美术教师永远就只是教画画的教师,学生永远就是学习绘画技能技巧的学生。这是很有必要去改变的,改变原有的不良教学,去适应新课程。通过几年的新课改学习,我认为可以在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角色的转化、教学方法等这几方面做出调整。 教师在新课程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新课程改革再怎么改,在怎么“新”,也不能脱离了教师这一最基本的要素。如果教师,特别是农村的美术教学教师,不具备一个美术教师的素质,怎么能进行课堂教学,又怎么能去实施新课程呢?这不可笑致之。特别是对于一个专业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因此,作为课程改革中的农村美术教师其基本素质面临新的挑战。
1、注重教师的专业化,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美术教师大都具有美术专业知识。对于强调学科知识的常规教学胜任自如。新课程却更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强调美术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培养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等等。这些要求促使美术教师要紧随社会发展,学习与美术课程相关的其他新技能、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开放状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真正实现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2、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基础教育改革首先强调转变教育观念。传统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需求。如:我小时候美术课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让你一味的去临摹,去描。但在如今的新课程下能行吗?这不是误人子弟吗?所以美术新课程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内在的发展需求和美术教学相吻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3、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方式。在美术新课程中由于贯彻新的教育理念,格外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带来美术课堂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农村的环境更有利于美术课的开展,为了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美术教师可根据实际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更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同时,互动教学活动将不断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调动教学的积极性。
在美术新课程中,教师将是一个开拓者和创造者。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要求使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为自己走进新课程提供最基本的、最有力的保障。才能拥有和展现教学的青春活力。
二、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师不再是一个主导者,是一个引导者。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既要做“严师”又要做“人师”。可在课堂中往往不尽人意,时间一长最后不了了之。那究竟怎么转换呢?
1、教师在课堂中一直都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在课堂上重视对知识的传授,主管上重视教学的结果,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讲授法、谈话法,师生交流的方式是单向的,缺乏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按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将和学生一道打破课堂的宁静,走下讲台,走出教室,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美术教学资源,与学生共同观察、讨论、感受和体验。在农村,学生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这是最好的教学资源。学生们经常在树下玩耍,接触小动物。我在学习《大树的故事》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想想:什么动物喜欢在树的周围生活。再让学生想象:树就是这些小动物的家,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假如生活中没有了树会怎样?学生经过回忆、联想后回答:小鸟在树上唱歌;猫头鹰在树干中睡觉;小蚂蚁在树根下建立自己的王国;我们在树下和小动物玩耍乘凉等,它们在树上、树下、树根周围相互帮忙,愉快的生活、学习;假如没有了树,小鸟就没有了家,我们呼吸的空气就不新鲜了,世界会变成沙漠------然后,组织学生欣赏各种作品,进行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生存环境,增强孩子们的责任感。
2、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可以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素质教育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这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或学生在每个方面平均发展,而是要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依据,找到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有一个基本思想:“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义务教阶段的美术教育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引自《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我们的美术课程中,重点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来,然后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想方设法促进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 改变课堂教学方法: “一个方法的体会会让人终身受用,一个方法的失败会让人遗憾一辈子”。新课程的实施不得不改变一些已有的教学方法,不是说这些方法不好,只不过适应不了这个前进的社会。于是原先一些适用的教学方法保留下来。但必须补充新鲜的“血液”。
1、注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鉴于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及农村教学条件的局限性,教学手段需要更新。现在的农村教学环境越来越好,现代媒体教学融入课堂已成为必然。一方面,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素质的培养主要以教师的讲解,学生的练习、巩固为主。理性知识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另一方面,时代在发展,我们需要“发展的眼光”来运用立体的、动态的、连续的、全面的表现方法反映美术教学过程。多媒体教育越发显得重要,它通过现代媒体的形、声、色并茂,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富于变化的优越性,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电脑展现的画面色彩丰富,有动画效果,有故事情节,有优美的音乐,学生的积极性将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是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
2、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示范——模仿教学模式一直是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如在讲授《画水果》时,对于课中涉及到的中锋、侧锋、逆锋等国画内容,单单通过口头表述恐怕学生难以领会,只有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认真的观察、思考、同时伴以适当的练习,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必须注意要避免简单的缺少学生参与的师讲生听和机械模仿,尽量弥补该模式可能造成的认识活动的不完整。尝试——指导教学模式。尝试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先让学生(个人或小组)自主尝试学习绘画方法,教师的指导分析贯穿在尝试学习活动中。这样可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尝试绘画的兴趣,使其具有挑战性,并不断鼓励学生持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