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理课程定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培养上。它表明物理课程除了学习知识之外,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得到获取知识的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兴趣的能力,同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本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三维目标 习惯的培养 规范性 形式逻辑 新课改
物理课程定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培养上。它表明物理课程除了学习知识之外,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得到获取知识的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兴趣的能力,同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因我们面对的是全民九年义务教育,尽管我们不能全部承担科学素养的教育,但物理是科学中重要的一门,基于这一点,初中的物理教育要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要内容进行,在此基础上提高理科倾向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
许多学生在初中时物理成绩很好,中考的分数也很高,但进入高中后,就立刻感觉到物理很难,心理上也很害怕,不懂怎样学,老师教得也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累。面临着班集体、老师、教材等多种因素的变化,学生普遍不能很快的适应高中的学习节奏,仍然用初中养成的学习方法来对待高中的学习,那么如何搞好高、初中物理教与学衔接的问题就成为了教师的头等大事;做为教师也不能总是用初中的教学方式来对待高中的教学,这样就要求教师要首先顺应新课程、新教材来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做好高、初中教学衔接的任务,使学生尽快的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虽然高中课改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面对新课改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这一问题,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新要求,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与找到解决它的方案同等重要。
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学生从初中物理迈向高中物理障碍的出现呢?
一、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说,环境是全新的,新学校、新老师、新教材、新同学……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学生刚从中考备考的紧张气氛中解放出来,想松一口气,但是高中新的学习生活又开始了,高中的学习与初中的学习方式,各科难度和学习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等他们意识到时有点晚了,致使给以后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困难。高一学生生理上正处于青春期,心理上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与初中生相比,多数高中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有时点名回答问题也不够直爽,与教师的交往日渐有隔阂感,即使同学之间朝夕相处,也不大愿意公开自己的心事,即使自己学习上的困难也大愿意对老师或家长说,这给教师教学也带来了很大的可能,因此首先解决他们学习物理的心理上的问题对于高一学生能够大大提高他们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信心和精神。 教材对学生能力要求不同和课时的变化 初中教材内容通俗具体,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的内容抽象,多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高中知识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初中物理要求学生了解、知道的内容多,需要理解的知识少,定性的多,定量的少,题中隐含的条件少;高中物理虽然内容也是力、热、光、电等,但对知识的要求更高初中教材难度小,趣味性浓,一般是由实验或生产、生活实际引入课题,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简单的物理规律,形象具体,易于接受;高中教材重视理论上的分析推导,定量研究的多,数学工具的应用明显地加强与提高,初中注要单纯的代数运算,难一点就是在解方程组上面;高中物理不仅有算术法、代数法。而且常要运用函数、图像和极值,几何画图,矢量运算等方法来研究物理现象和过程,从而使学生感到抽象难学,甚至望而生畏。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有有充足的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巩固。而到了高中,由于知识点的增多,灵活性加大,客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题型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正是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注要原因。 学习方法与思维习惯的转化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常见题多,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总结和归纳。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将知识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这就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思路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的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高中物理练习题,不但需要通过发散性的分析,搞清物理过程,而且还需要辐合的综合,才能建立方程求解,一般直接带入公式计算的较少,在计算过程中还要运到复杂的初等数学知识。初中物理教学直观,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一个具体的物理形象和现象。在高中较多地是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出的是经过抽象概括的物理模型。刚从初中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普遍出现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
如何降低高中物理学习的门槛,做好初高中物理衔接是一个需要多方合作的过程。既要从初中物理教学方面和高中物理教学方面想办法,同时也要从教材、从学生和从教师、从教法方面想办法。
以下就以多年初中物理教师的角度谈谈个人的一些想法:
一.以物理发展史和实验为契机,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任何科学都有漫长丰厚的发展史,物理也不例外,成功的失败的事例比比皆是,失败的永远比成功的多,用事例来激发学生,减弱他们对物理学科的恐惧、对失败的恐惧。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尽量多做一些实验,尤其是随堂实验,多举一些事例,不要过多的依赖课件,尽量使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事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探求新知的认知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愿学、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