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培养 方法 习惯 终身发展 奠基
一个人能否成才,主要取决于什么?是天赋、机遇、环境、遗传,还是别的什么?事实上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基本上形成共识:那就是一个人的成才与否,主要取决于其非智力因素,即是否拥有良好习惯,是否拥有顽强的毅力和恒心,是否拥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和较高的智商。
有一家世界著名新闻媒体采访了十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问影响他们成功的诸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大多数获奖者都说到:小时候老师和爸爸妈妈告诉自己不乱吃零食,饭前要洗手,手帕要叠整齐,做事要有条理,有始有终,对人要诚信……由此说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决定了人的一生发展,令人终身受益。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就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即教育的本质功能是育人,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而小学阶段的孩子正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对于小学生来说,从入学开始,就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重要的。如果培养得法,尽快形成良好习惯,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还将使学生终身受益。但是,现在的少年儿童却普遍出现了“不懂礼貌、自私任性、行为霸道、不爱学习、马虎拖拉、孤僻胆小”等不良心理倾向和行为习惯。因此,对当今小学生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社会和教师都十分关注的问题。笔者从事小学教育十余年,并一直担任班主任,十分重视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取得了较好效果,简要形成文字与同仁们共勉。
运用“示范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古语曰: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传。因为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初级阶段,模仿能力极强,所以老师的行为举止,对小学生起着不可忽视的潜移默化作用。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由于自己多年养成了书写洋洋洒洒的习惯,板书也就“龙飞凤舞”了一些。在培养学生书写习惯上,我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书写端正、工整、大方,却一直效果不好,很多孩子写的字十分潦草、杂乱无章。有一次,我站在学生中举首观望自己的板书,发现字迹龙飞凤舞、遍布黑板的角角落落,此时我才恍然大悟,是自己的不良书写习惯影响了学生。自己都做不好的事情,如何来要求学生呢?于是,我郑重向学生们道歉,并从此板书时一笔一划,做到了规范、工整。果然,经过一段时间的示范,学生也养成了正确的书写姿势,并且书写卷面整洁、字迹规范,班内学生的书写水平有了一个整体的提高。在全市中小学生硬笔书法比赛中,两名学生获一等奖、三名学生获二等奖;班级中学生的眼睛近视率仅为2.3%。从此,我的每一次举手投足,包括说话、板书,都十分在意。在学生面前老师的示范作用不容小觑,我们不能放松了自己,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运用“说教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小学生的可塑性极强,也很容易受到不良行为习惯的侵蚀,当学生一旦出现了不良行为习惯的倾向时,作为老师,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提醒学生,明确地告诉其行为的不当之处,不能一味批评指责,这就是“说教法”。而说教法的运用切忌严厉批评,将问题上升高度,使问题严重化。我们要做的是,找准切入点,针对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告诉孩子错在何处,应该怎样做;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孩子在老师简明、温和的语言环境中自我认识错误。
我曾教过这样一个学生,学习成绩不错,十分聪明,对班级事务也十分积极,但向来不完成作业。当询问其原因时他总是振振有词:家长带他回老家没时间做,或者托词忘在家里了,或者就直接说忘了做。总之,对作业不以为然,认为自己不用做作业也能学得好。于是,我耐心告诉孩子,做作业并非一项额外事情,目的是温习当天所学的内容,更重要的一点是老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比如听记作业的能力、做作业时的书写速度、专注程度等等。另外,能否认真及时完成作业,还可以看出一个人有无责任感,自己的事情就一定要自己独立完成,只有把自己应该承担的任务和责任按时完成,才能养成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良好品行。说到这,我窥视到了这个孩子眼中的惊讶和信服,因为他是个对班级事务十分积极的孩子。所以我相信他一定是个有责任感的孩子,从这方面对他进行说服教育,势必事半功倍。果然,自此以后,他的作业再没有出现过未完成的情况,对待班级事务也更加踊跃,鉴于他的进步和优异表现,我推荐他当了班里的组织委员,发挥了他的长处,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并在2000年被评为县级“十佳少先队员”,连续两年被评为校级“学习标兵、良好习惯标兵”。
运用“诱导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诱导法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原则和方法,具有说理自然、思想渗透性强、育人于无形的特点。我觉得这种方法在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我执教一年级时,班内有一个孩子把别人的铅笔盒拿到自己的书包里,而把铅笔盒里原来的东西扔到垃圾桶内。当我走进教室时,孩子们都争抢着说:××偷了别人的铅笔盒,放进自己的书包里。
当我了解清楚事情的经过后,并没有认为这个孩子是真的要偷别人的东西。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把喜欢理解的很直接,他们往往认为喜欢的东西,就可以拿来自己珍藏,却并不知道这种行为有什么不好。于是,在全体同学的面前,我温和地对这个孩子说:“你拿了他的铅笔盒吗?”那个孩子底气不足地说没有。我又对他说:“我知道你挺喜欢那个铅笔盒,是吗?”孩子点了点头,我又告诉他:“那个铅笔盒是别人的,他也十分喜欢;如果你喜欢,可以问问铅笔盒的主人能否借给你看看或者用用,或者经过家长同意,你也去买一个。但是如果同学不在,你去拿,这样它的主人会着急的,是吗?”那个孩子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我又问:“如果你真的拿了他的铅笔盒,你愿意现在还给同学吗?”那个孩子马上把铅笔盒拿了出来,送到了主人面前。我面带笑容对全体同学说:“这个同学觉得铅笔盒很漂亮,老师也觉得很好看,我也相信这位同学是因为太喜欢了,才拿去玩了一下,他也知道了这样主人会着急,并且立即还给了主人,相信他以后会经过别人的同意后,再借用别人的东西。我们原谅他这一次好吗?”同学们都说好。这样,一场所谓偷窃风波平息了。从此以后,这位同学再没有拿过别人的东西,而在班级内也没有受到其他同学的排斥。2004年冬季在上学的路上,这名学生捡到了一个挎包,内装现金万余元和3张银行卡 ,他立即交给老师,在学校和警方的共同努力下,将物品完璧归还失主;失主拿出1000元现金表示谢意,这名学生婉言谢绝了。失主当日赠送学校一面锦旗,上面书写着:培养高尚品德人才的园地,成就人类文明的摇篮。这名学生被团县委、少工委评为“拾金不昧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