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县域经济是江西省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基石,对整个区域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何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念下思考职业教育策应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教育;县域经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1]。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主要为生产第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直接为区域经济服务,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江西省委、省政府把“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作为建设我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发展战略,其关键是产业结构升级和生产方式的转变。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升级和生产方式的转变有着密切的联动关系,如何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念下思考职业教育策应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作用
职业教育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直接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形成、积累和提升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
(一)职业教育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
近年来江西省全面展开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培育特色经济,实施工业兴县、科教兴县、人才强县的战略,大力加强工业园建设,特别是规范和集约发展布局在县城的工业园区,使之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集聚平台和地方经济的增长极,极大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出大量的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是非常必要的。
(二)职业教育强有力地推动了县域劳动力的转移
江西是个农业大省和劳务输出大省,随着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江西省每年有近7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这些人多数没有受过良好的职业技术教育,劳动素质偏低,多数打工者都是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他们的素质不能满足快速工业化的要求。一方面,大量返乡就业的农民工和进入县级工业园区就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都缺乏相关的技能,急需培训。另一方面,随着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大量的企业入驻工业园区,江西许多地方出现了招工难的问题,特别是缺乏有相应技能的工人。而职业院校可以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成为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的重要基地,有力的推动县域劳动力的转移。
二、当前我省县域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开展,我省开始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是县域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和质量提高明显滞后,办学特色和水平没有真正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当前江西县域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一)缺乏法律制度,管理体制不健全
江西的职业教育无论是办学规模(万名学生)还是办学质量(就业率)都已走在全国前列,但目前有关职教方面的法规只有2009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南昌市职业教育条例》。相关立法的缺失,使得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如教育、劳动、发改委、经贸委等部门分别承担着职业教育的培养、考证、使用、培训等任务,导致政出多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此外,职业教育的经费来源、教师资格、教师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等都缺乏相应的保障,严重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办学目标不明确,职教资源不集中
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人把为生产第一线培养技术人才的职业教育视为“末流教育”。很多家长都希望子女读普高、考大学,形成了“普高热”,不愿送子女接受中等职业教育。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政府对普通高中的投入较多,教学楼房相当气派,学生人数众多,而且许多的民办普通高中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崛起,但一些职业学校则冷冷清清。为了获得生源,对口升学则成为一些县域职业教育办学的主要目标,很多县域职业学校在招生时主要是宣传本校有多少学生升入了上一级学校 ,以此作为办学招牌,来吸引生源。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很多县级职教资源开始分散,有些职业学校改为普通中学,有些职业学校则办起了了高中班,甚至还有些职业学校被并到了普通中学里。
(三)经费投入不足,师资短缺
职业教育对实践、实训要求很高,比普通教育往往需要更多的投入。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江西省中高职生均经费支出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下表),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严重阻碍了人才的培养和职业教育的发展。
表:2008全国和江西省职业教育经费总支出和生均经费支出(单位:元) 高等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 经费总支出 生均经费支出 经费总支出 生均经费支出 全国 54373579 10403.10 83557468 6252.50 江西 2720121 7678.71 1431217 4510.03 注:根据2008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整理得出
同时县级职教师资短缺则是职业教育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且所学专业和所授课不对口,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基本没有形成,兼职教师数量较少,管理很不规范;教师参与继续教育机会少,层次低,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与教育教学实际脱节,一味追求学历达标,忽视提高实际能力。
(四)专业建设薄弱,与产业对接不紧密
当前我省普遍存在相关职业院校毕业生难以找到与专业对口工作的现象,而在工业园区内又普遍存在招工难的现象,特别是县级工业园区缺乏大量拥有熟练技术的工人。这些矛盾的根源在于一些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当地承接的主体产业脱节,没有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需求对专业进行调整,地区间专业设置雷同现象严重,与承接的产业对接不紧密。
三、职业教育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探析
县域经济是江西省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基石,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2010年5月20日,全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会议召开。苏荣书记指出:要加快全省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步伐,必须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重要突破口,转变发展方式,以县域经济的超常规发展促进全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强化宏观指导,加大教育资源整合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