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西宁市高中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现状调查,了解其对自我的认识及接受职业规划的教育状况,探讨加强高中生职业规划教育的迫切性和新途径,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表示未能接受过专业的职业规划教育,部分学生表示对未来人生与职业规划感到困惑迷茫,相关教育亟待加强。
近两年,针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几乎开遍了全国各大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是为了大学生更好的规划人生,认清自己,发挥个人的潜质和优势。然而,职业生涯规划讲座之后,各大高校教务处普遍都会接待不少提出转专业的学生,更有甚者提出想要退学。然而。调换专业将会遇到很多麻烦,而退学重新考大学对自己、家庭、学校、社会都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所以,就有专家提出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进入大学校门之前就进行。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樊富岷教授表示,在高中阶段进行职业规划尤为重要。每年国内有1000多万高中毕业生面临人生的选择,对他们而言高考不仅仅是升学,而是职业生涯的开始。为了了解西部地区高中生在步入大学之前接受职业规划理念及进行过职业规划的状况,笔者对西宁市四个区的高中生进行了职业规划意识的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调查选取青海西宁市城西、城北、城东、城南四个区的1200名高三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86份,回收率98.7%,其中男生579人,女生521人。
1.2调查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的匿名自填式问卷,对10年9月升入高三四个区的学生进行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采取现场填写和回收的方式.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对自我的了解程度、对职业的熟悉程度、对社会的认识程度及职业规划的意识程度等。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及逻辑核对,应用SPSS13.0软件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自我的了解程度
自我了解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与特长等。调查结果表明,有78.5%的高中生“非常了解”(33.6%)和“比较了解”(34.4%)自己的兴趣爱好,有21.5%的新生处于一般了解及以下。对于自己性格的了解程度,比较了解及非常了解为56.7%,一般了解及以下的为43.3%。对于自己能力特长的了解程度,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的占40.9%,一般了解及不了解的占59.1%。这说明高中生对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了解程度较高,对于能力与特长了解还不够,对自我还缺乏深入的了解,自我概念还需要进一步发展。通过访谈发现,虽然有一半的高中生非常了解自己的性格,但学生对于自己性格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认识和主观感觉,例如许多高中生只了解自己是内向还是外向,缺少科学的判断和理性的分析。
2.2对职业的熟悉程度
对职业的熟悉程度主要包括对职业具体内容、职业前景及职业所要求的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表明,对将来想从事的职业具体工作内容,比较了解及非常了解的占33.9%,一般了解及不了解的占66.1%。对自己最喜欢的职业的前景,比较了解及非常了解的为30.2%,不了解及很不了解的为23.7%。对自己专业需要的能力和素质,仅有12%的高中生非常了解,有69.5%的高中生处于一般了解及以下。有23.8%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了解,缺乏专业学习兴趣。在访谈中也发现学生只了解一些比较常见的职业,如医生、教师、律师、工程师、公务员、演员等,而且选择专业时更看重收入、声望和热门。这些结果表明,高中生总体上对专业缺少认识和了解,而且职业价值观存在偏颇。
2.3对社会的认识程度
对社会的认识主要包括对社会经济现状、目前就业形势和人才需要情况的认识和了解。调查结果表明,仅有8%的高中生非常了解社会的经济现状,有58.9%新生一般了解及不了解。对于社会目前的就业形势和人才的需求情况仅有9.4%的新生非常了解,有60.4%的一般了解及以下。
2.4职业规划的意识程度
职业规划意识主要包括职业目标的明确程度、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看法及有无规划等内容。调查结果表明,仅有17.4%的高中生有非常明确的职业目标,多于一半的新生职业目标一般和不明确。对于你是否认为有必要对职业理想进行规划,高中生认为非常必要的占53.5%,比较必要的占30%,一般及不必要的占16.5%。这表明随着目前就业压力的加剧,高中生已初步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在你是否对自己的未来职业有过规划的调查中发现,有非常清晰的人生规划的新生仅为5.2%,有比较清晰的近期规划的为11.3%,有但没有考虑充分的为30.4%,没有及从未考虑的为53.1%。这说明绝大多数高中生职业规划意识淡薄,缺少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的意识。
3.思考与建议
3.1加强高中生职业规划教育,树立职业规划理念。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自我概念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开始职业规划的最佳时期。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高中生根据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清华大学教授樊富珉表示,在大学教学中发现,很多考上清华的新生只知道上清华是一件很荣耀的事,而对于为什么上清华、上清华的什么专业缺乏理性的认识。这种职业规划的教育应该是在高中阶段来完成的。但我们的基础教育却以向更高学府输送生源为终极目标,在升学率的重压下,学校关注程度不高,很多中学被迫放弃了对学生这一方面的培养。另外,目前在中学开展职业规划的主要问题就是缺少职业规划发展的相关信息。目前有些学校仅仅把职业课程当成了兴趣课或课外活动,同时对课程安排和规划不够明确。这些都是西宁市中学开展职业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大学职业规划的普遍开展,虽然一些中学近年相继也开设了职业生涯指导课程,但仍然局限在沿海少数地区和少数学校,而且学校大多只开展几次集中的职业指导讲座,根本没有系统地、针对学生个体的个性化指导。据国内第一个将职业规划带入中学课堂的是北京人大附中专职职业规划师、北京前方导航教育公司首席专家吴志兰介绍,国家相关部门对中小学生职业规划研究已开展多年,但从来没有正式进入过课堂。目前,我国西部地区高中生职业规划的教育仍几乎是一片空白。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高中生对社会和职业的认识是陌生的,但是又充满好奇;中学生的心理不稳定,容易受到各种信息的影响;独生子女无忧无虑,而家长对职业规划也知之甚少,更多关心升学、分数等。这些现象都告诉我们,在中学阶段即向学生传输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尤其是针对高三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确实是迫在眉睫。
如果学生能在中学期间就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能力有所了解,明确自己以后想要从事的职业,并对这一职业涉及的专业知识、理论基础、社会实践进行一些探索,那么他们在选择专业和职业时就不会盲目随波逐流,在职业生涯发展道路上就会少走很多弯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设计自己的专业(职业)取向,使学生明白设计自己的未来人生不是老师和学校的事,而是自己的事。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认为,与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成年人的职业规划不同,高中生的职业规划更趋向于学涯规划。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方向,从而找到学习的动力。让高中学生尽早对人生有个规划,可以使学习目的更明确,也可以避免进入大学后的很多不可预知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