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关键词 : 新课程改革 历史教学 高效
概述 :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中小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课堂教学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将从历史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加强学用结合、加强历史知识文字信息的处理能力,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方面进行阐述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课堂教学之反思,以最大限度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010年广西新课程将全面展开,内容相对传统课程而言将会是一种翻天覆地的变化,谁能最早跟上节拍,将会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当中引领风骚。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课,当我们课后反思的时候,总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而我们的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提升。为此,在新课程理念下,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笔者认为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更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反思,从而更好的迎接新课程改革的到来!
一 加强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人的思维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解决历史知识的复杂性与学生思维的具体主观性之间的关系,用产生于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为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作好铺垫。由此支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办法解决问题。
例如,在上高三复习课中国近现代史下册抗日战争这一内容时,笔者的课正好是下午第一节,那一天下午天气转冷,又飘着小雨,笔者提前到教室和学生聊天,发现有几个学生末到,后来还有一个学生迟到了,笔者马上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战争”,然后和学生们聊起来了,现在都在谈和谐社会,我们都有不希望有战争,但是,在我们生活中都无处不存在战争,同学们都愣了,那么你们今天中午起床时是不是在挣扎了很久,若你们取胜了,你就能按时到校,若你的惰性取胜了,你就有可能迟到,是不是呀?是的,生活中有很多没有销烟的战争,也就是竞争,有时候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谁?对,就是我们自己,那么,1937---1945年,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最大的敌人又是谁呢?对,是日本侵略者,那时候中国人民一同奋斗,进行了一场全民族的战争,即抗日战争。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复习的内容。笔者觉得这样的导入,既是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又可以对学生进行学情教育,而且效果也较好。在这节课的导入方法中笔者就是利用了学生的争强好胜的心理,为学生们设置了一个小小的悬念,所以学生对这一节复习课的内容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当然课堂效果也会很好的,这正像一位著名学者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创设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的问题情境,能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可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问题情境要放在学生跳起来够得着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跳起来主动“摘果”。
二 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学用结合 历史教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反思历史事件时代背景现实性和生活化,必须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问题背景,让学生从具体问题情境中去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影响,从而归纳出历史事件变化和发展的规律,并能用历史思维解决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用历史发展观看问题,包括用历史眼光去观察,用历史的知识去说明,用历史的思维方式去分析,用历史的专业术语去处理这四个方面的意识。此外,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既要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又要靠近课本,与教材紧密联系,使学生有兴趣、有能力去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历史问题。当然,教师在设问时还要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这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亲近感。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历史知识的层次性,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历史材料运用的步骤等,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跳一跳摘果子”,都能获得经过自己艰苦探索,掌握历史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激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笔者在上课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经常从生活化的关键词来引导学生。如在复习到中国近现代史下册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失败时,笔者问学生,此时的中国共产党应该如何继续进行革命?蒋介石是否从此独掌大权了,他又是如何最终建立其独裁统治的?当学生们纷纷说出答案,但是答案很多,很乱,此时教师在黑板上写了四个字来总结学生的答案“以退为进”,学生一看到这四个字,马上找到了回答的重点。是的,此时的中国共产党应该退出城市,向敌人薄弱的山区进军,从而更好的进行革命。蒋介石也是通过以退为进最终掌握了国民党的统治大权的。用生活中的关键词帮助学生掌握课本中较难掌握的知识点,从而使学生记住知识点,突破难点,这个在教学过程中也有较好的效果。此外,在讲到国共第一次合作时,笔者引导学生从生活化的关键词合作来构建本章节的知识体系。合作在生活中,学习中常常遇到,合作意识着双方可能都曾单干过,而且有可能单干都失败了,因此想到合作。合作是为了双方最大的利益能更好实现,合作有个过程,同时也可能有个媒介在双方中牵线搭桥等等,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逐渐构建了本章的知识体系。就这样,笔者和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历史教学用生活化的价值,同时,也使笔者明白,要注意从生活中去挖掘素材,使学生学到有用的历史。
与此同时,笔者也加强学生对学历史的反思。要使学生体会到日常生活中隐含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思维,学的是有价值的历史,要求学生时刻关注生活,用历史的发展眼光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历史、理论联系实际、多收集生活中的素材,并将所学历史思维具体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如讲到新中国以来的外交,我上课时拿了一个乒乓球给学生看,还在班上和学生聊打乒乓球的乐趣,及锻炼身体的重要性。进而引申到不要小看一个小球,就是一个小球推动了大球。也就是毛泽东同志利用乒乓球打开了我国与美国在外交上的僵局,从而推动了世界的外交发展。诸如此类的,笔者还拿过羽毛球,有羽毛就可以飞得更高,临时身份证,临时不长久,就好像孙中山的《临时约法》一样,很快被袁世凯废除了等等。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历史教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信心。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