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五、以校内外教育实践基地为依托,增强党校教育培训的感染力理论的源泉在于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校党校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发挥学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安徽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校史展览馆等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开放式、案例式、研究式、体验式的多种实践培训模式,让党员干部在研究问题、剖析案例、实践体验中提升能力本领,让广大入党积极分子走进实际、走进实践,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增知识、长才干。几年来,我们组织了150余人次处级干部先后到周边省、市高校调研考察; 700多人次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到安徽省凤阳县大包干纪念馆,了解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30年来的发展历程;1000余人次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赴革命老区岳西县开展“红色岳西、绿色海洋”的“生态文明建设”调研,到望江县雷池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到芜湖市“奇瑞集团”开展“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教学实践活动。实践培训使广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深切感受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力量,也增强了党校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六、以校企协作论坛为途径,锻炼干部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的方针,从2005年开始,先后与安庆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以“合作·共赢·服务”等为主题的五届校企协作论坛,与安庆市教育局共同实施了“中学名师进大学讲堂、大学教师进中学课堂”的“双进工程”等一系列校企、校地合作活动,签署了374项产学研合作协议,共建了40余个科研平台和教育基地。学校党校抢抓机遇,利用校企协作论坛这个平台,引导广大干部围绕“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等方面如何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办学活力”等问题,与地方干部、企业家进行广泛交流、认真讨论、深度座谈,开阔了干部对高等教育担当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使命的胸襟,扩大了干部认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眼界,拓展了干部领导学校科学发展的思路,提升了学校服务地方的能力。
七、以读书工程和学术文化年为抓手,提升广大师生员工的素质2007年,学校在广大师生员工中开始实施读书工程。今年,学校又开展了学术文化年活动。学校党校在这些活动中积极响应,不断拓展教育培训功能,制订了党员干部读书计划,规定了党员干部必读书目。采取编印辅导材料、举办读书报告会、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倡导“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学习理念,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爱读书、好读书、读好书。2007年以来,先后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征文、“我与我的祖国”征文、学党章知识竞赛等系列读书竞赛活动。协助举办了学习《杨叔子院士文化素质教育演讲录》等16期读书报告会。参与邀请了20余名省内外的领导、专家来校分别来校作了“如何理解中国人与中国社会”、“当前社会阶层关系与社会矛盾分析”等20余场学术报告。参与组织了校内20余名教授、学者做客周末讲坛,为广大学生作学术讲座和文化素质教育报告,促进了学术交流,繁荣了校园文化,激励了学习兴趣,推进了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和艺术教育的融合。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高校党校责无旁贷,使命艰巨。高校党校必须紧密结合高等教育形势的发展变化,紧密结合学校改革开放稳定的大局,紧密结合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需求,紧密结合学校党员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全面发挥高校党校的教育培训功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提升教育培训质量,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不断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做出更大贡献。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