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要:“非语言暗示教育”是一种独特的教育艺术,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示范作用。“非语言暗示”是一种心理影响,即用一种不明显的方式向他人发出某种信号,使他人得到信息后,在不知不觉中作出反应。“非语言暗示”在教育中的运用,实质就是通过教师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非语言暗示教育方法背弃了传统的面对面的教育方法,似乎是南辕北辙,但还是殊途同归。
关键词:微笑、率先垂范
、施加影响、耐心无限
无需费心去“杂草” 只需用心种“庄稼”
―――彰显教师人格魅力的“非语言暗示教育”
赵艳艳 ( 山东省青岛胶州市第23中学) 266326
摘要:“非语言暗示教育”是一种独特的教育艺术,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示范作用。“非语言暗示”是一种心理影响,即用一种不明显的方式向他人发出某种信号,使他人得到信息后,在不知不觉中作出反应。“非语言暗示”在教育中的运用,实质就是通过教师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非语言暗示教育方法背弃了传统的面对面的教育方法,似乎是南辕北辙,但还是殊途同归。
关键词:微笑、率先垂范
、施加影响、耐心无限
在一个班集体中,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也是《德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俗话说人文教育是要靠“熏陶”的,在学生上学期间与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无非要担当 起“熏陶”学生的职责。一个严于律已、勤奋好学、博学多才、关爱学生、善解人意的教师,必定会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和钟爱。身体力行,其一言一行将对广大学生的品质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深知“非语言暗示教育”比语言教育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地。
一、微笑——鼓励学生自信勇敢的有力武器国外心理学家在一系列实验的举出上,曾经得出这样的结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放入面部表情,因此,教师在讲台上的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都无时无刻地在
情感上、心灵上引起了强烈的感应。
而微笑是人类独特的一种微妙表情;是人类的体态语言;是一种教育的语言;是一种无声的感召;是教师送给孩子们的一缕和煦的阳光。教师宽容的微笑能引起学生心灵的自责与共鸣,能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面对老师的微笑,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尽情地展现自我。教师在课堂上自然地微笑,是为了让学生有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班级本来就是一个大家庭,学生较成人更渴望老师的亲近与关怀;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饱含期待地相视会意微微一笑,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压力,那份默契,那份宽容,那种心照不宣会让学生感到别样的温暖,从而自我查找老师的期望与自己行为之间的差距,并受到心灵的触动……
班主任一个赞赏的微笑是对学生最好的嘉奖。去年我校举行的冬季越野赛,本来班里有一个女同学的长跑非常棒,可是由于发挥不太好,所以跑了全校十五名,当她向我报告成绩的时候,我的脸上无意之间露出可惜的神态,本来我是觉得她有点可惜,因为以她的水平应该是冠军的,可是正是由于我这无意间的表情,却害的她哭了半天。后来她写纸条给我,我才知道其中的缘故,看到我的表情,她很委屈,因为她已经尽力了,我应该表扬她的,可是她看到的却是我的一副可惜的神情,她理解为我在怪她。从那一刻我明白了,微笑不单单是一种表情,更是一种感情。微笑是对一个人最好的肯定与鼓励。
可见教师的微笑对于教育和教学信息的传递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每天面对学生时不要吝啬微笑,这对每位学生都是一帖心灵的滋润剂,能春风化雨,能萌发希望,能催人奋进……
二、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学生养成教育中的不二法宝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班主任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以自身或他人的良好思想道德表现,对学生施加影响,以身作则,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教育力、感染力。
(一)、得体的服饰文化——给学生一种健康良好的服饰导向《中学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提出:教师穿戴整齐,朴素大方。教师作为一种崇高的职业,一个特殊的群体,他担负着为人师表的神圣职责,教师随时随地都应给学生留下端庄的仪表,整洁大方的形象。也只有这样的服饰,才是教师得体的服饰。端庄稳重、和谐雅致、大方得体的服饰可以体现出教师良好的精神面貌,从而塑造了教师良好的职业形象、公众形象,这本身就是一种美的创造,一种美的享受。学生在对这一美的欣赏中产生愉悦的情感,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大大增强了教育效果,特别是学生在对教师服饰的审美过程中,有可能把老师奉为楷模、偶像进行崇拜、模仿,从而给学生一种健康良好的服饰导向,这是有声教学语言所难于达到的效果。
如果太过注重穿着打扮,总是穿金戴银、追求新奇、怪异、夸张、等所谓时髦的服饰发型,会被认为轻佻而不庄重、浅薄而无内涵。或者穿戴得过于随便、邋遢,又会给人一种穷酸迂腐、痴呆傻愣的形象,从而削弱教师的权威性、神圣感和感召力。而此时的你却不准学生留长头发,染指甲、穿奇装异服进教室,这样只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你去责备他,他人振振有词地拿老师的例子反驳。学生一旦形成对老师的反感、轻视,就会失去对老师的兴趣和信赖,从而导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同时有可能在学生中造成一种不良的导向。可见作为一个班主任来说,太过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与穿戴过分随便都是不妥当的。
由此可见,教师的服饰不仅是一种自我形象的私人包装,也是一种职业形象的公众艺术,它不仅关系到教学的效果,也关系到学生的审美。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一定要重视自己的服饰艺术品位,用好自己的服饰语言,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教育效果
(二)责备不如示范―――榜样的力量胜过万语千言
王夫之说过:“身教重于言传”。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因为老师以身作则,率先重视,必然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重要作用。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可以这样说,学生种种习惯都是在静观默察中,在不断模仿中逐渐形成。
要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就要从点滴小事做起。生活习惯小到书籍摆放要整齐有序,课桌前后左右要对齐。开学初,本来在教室里有的同学有拿粉笔头扔同学的习惯,地上有粉笔头,可是看到我弯下腰一支支捡起来,放在粉笔盒里。一些同学有随手扔废纸的坏习惯。在我指出以后,虽有所好转,但未从根本上杜绝。对此,我也不再批评,而是到教室只要有废纸,我就一张一团地捡起来,扔到字纸篓里。垃圾多的时候我就充当值日生,一开始,很多同学不太在意我捡垃圾,可是看到我拿起卫生工具帮助他们值日的时候他们再也坐不住了,特别是谁的座位附近垃圾多我看到他的脸红到了脖根儿。过了几天,教室里的卫生奇迹般的好转了。就这么简简单单的几个动作,效果却是明显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