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要:我院开设的计算机技术基础这门课程是培养学生对网络和数据库懂、建、管、用能力和工程素养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对提高学生从事网络、数据库工程实践能力,尽快融入到测绘科研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实际教学工作出发,分析了本课程的教学现状,对调整课程标准、教材选用与建设、教学实施与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教学改革 课程标准 教学实施 课程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教学现状分析(一)教学内容设置不够合理。本课程分为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两个教学模块,教学时数分别为40学时。课堂上大部时间都在进行理论教学,每个部分仅仅安排了少量学时进行实验。“计算机技术基础”是一门工科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不可能仅仅依靠听教师讲解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就学会具体工程技术的应用,而是要在实际的“动手做”和“真正练”中去体会计算机技术基础原理的奥妙、技术的精湛,最终才能熟练运用到本专业的各类管理应用与开发中去。
(二)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过多的理论教学,只能使学生被动地听课,使学生感到讲课内容抽象枯燥,常常是似懂非懂,有的学生甚至觉得本课程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不太喜欢学,所以教学效果也不好。教学实施以教师为“主体”,以讲课为“主导”,以“填鸭式”教学为“主法”,教学方法单一化,缺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与人才培养目标中的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相差甚远。
(三)考核方式与评价体系单一。传统教学的考核形式较为单一,大多是闭卷笔试。缺乏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评价的考核手段,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怎样死记硬背课本和笔记内容上。这样的考试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实际掌握情况,更难于衡量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还容易出现抄袭、作弊等违纪现象,也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没有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和反馈作用。
2、课程标准制定与改革本课程作为学院本科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起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理论与技术的整体概念,理解基本原理与技术,掌握过程与方法的具体运用,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奠定基础。与旧的课程标准相比,进行了如下调整:
1)制定了“懂,用,建,管”的新的教学目标
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在科研、生产、生活中都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因此,本课程应重点突出数据库与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能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测绘类专业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学用结合”、“用寻学理”。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与广泛的调研论证,课程组制定了以专业需求为牵引,体现“懂数据库,会用数据库,能建数据库,可以管理数据库”和“懂网,会用网,能管网,可以建网”之新的教学目标,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需求。
2)构建了新的教学内容体系,适应新的教学目标
为满足专业教学需求,结合学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组去年年底就开始着手“计算机技术基础”网络模块的教学改革,调整了教学内容体系,增加了网络实践应用的内容。比如:增加了与生产、生活结合紧密的因特网接入、无线局域网、网络安全、网络新技术这些教学内容,减少了各层网络协议的理论教学内容,更换了教材。新教材采用案例式、任务驱动式、以网络五层模型来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比较适合专业培养需求。数据库模块,今年上半年完成了从ACCESS数据库案例教学转变为SQL Server2008的案例教学,学生实习软件一律改为SQL Server2008,下一步还准备进行Oracle11g案例教学的设计,力求将最新的开发工具与环境及时引入到课堂教学。同时结合近年来参与的测绘科研项目,准备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增加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数据库导入导出等内容的教学。
3)制定了新的实践教学标准和实验项目
新制定的实践课程标准中实践教学内容变化很大,以网络部分为例:实验项目的开设由过去的应用层实验为主转变为网络模型各层次都开设了相关内容的实验。具体包括数据链路层的“使用交换机组建以太网”,网络层的“用路由器互联网络”,传输层的“抓包与分析”,应用层的“各类服务器配置”,综合应用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保密”五个实验项目。通过这些实验项目的开设使学生能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理论与技术的深刻理解,进而提高学生计算机网络实际应用、动手操作的能力。
3、教材选用与课程建设目前“计算机技术基础”主要采用公开出版规划类教材:数据库部分选择的是《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王珊、萨师瑄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计算机网络部分选择的是《计算机网络》,王凤英、程震、赵金铃,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这两本教材都比较注重实践教学内容的编写,特别是王凤英的《计算机网络》以案例为线索进行教材内容的组织,使得学习章节内容的针对性很强,学生在学完每一章后都能够明白本章的教学内容能够决什么样的问题,能够解决一个什么样的具体的任务。学生学习不再感到迷茫,也不再把网络部分的教学当成类似文科的课程,死记硬背地去学习,学习内容的目的性也更强了。另外,教材第8、9章在实践内容和实践项目的安排上也比较适合计算机基础薄弱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课程组也在积极开展自编教材的编写工作,准备逐步过度到使用自编教材进行教学。2009年课程组编写了《计算机网络基础》、《SQL数据库应用与开发》两本院教材,作为本课程的参考教材,为课程教学起到了较好应用效果。近年来部分教师通过与校外专家进行联合编写了几本教材,有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数据库技术应用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概论》等。随着这些教材进一步充实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都有所提高。
2008年学院确定“计算机技术基础”为学院网络课程,课程组组织主讲教师专门进行课程建设,上传了3位主讲教师的讲课视频、课件、教案、试题库、教学资源等,开通了网上作业、测试、提问、答疑、学习日志等网站板块。课程信息资源比较丰富,题库试题量达5000多道,为教师出卷、学生模拟考试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课程组还自主研发了“计算机技术基础”网上考试系统,本课程的理论考试一律采用该软件进行网上考试。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