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4.加强诵读的指导和督促
叶圣陶先生说:习惯不是一会儿就会有的,也得逐渐养成,在没有养成的时候,多少也用一些强制功夫。”要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诵读习惯就必须进行强化训练。每上一节新课前,一定要求同学预习,上课时一定要先检查预习情况,指名试诵读老师课前布置的课文内容,听他诵读的语气语速是否合乎文意,断句、间歇是否合理,是否流利,表情是否丰富。诵得好的,当堂给予表扬,诵读得不合要求的,要加以指导并让他们反复诵读,直到合乎要求为止。每上完一节课,一定要布置一些精彩文段让同学读,特别是对文质兼美的文章还要求熟读成诵。长期这样坚持下去,学生自然会日诵不辍,养成一种认真读书的习惯,书中的知识就会读进脑子里面,以后写起文章来就能够左右逢源、运用自如了。
结语
今天,我们重提传统诵读教学方式,并非“忆昔开元全盛日”的怀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理念的同时,似乎传统又一次站到了现代的对立面,对传统教学方式冠之以死记硬背的注入式或灌输式,依然受到口诛笔伐。即便是教学中应用最早、应用最广的讲授法也需要论证其合理与合法。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如果课程知识和教学模式缺少文化根基和文化含量,既无法养成具有文化底蕴的现代人格,也难以就具有创造精神的现代人才。当功利性、工具性为教育的主导价值观时,学生的心田将会失去文化生命的滋养而变得贫瘠,教育将失去其本有的生力。当下,在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如何协调工具与人文性、传统与现代、西方与本土等关系,依然值得探究而又是一个未竟的话题。
参考文献: [1] 刘继青, 刘丽红.传统诵读式教学及其在语文教学的意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9)
[2] 叶圣陶,朱自清.国文教学[J].国文杂志,1942.
[3] 朱自清.朱自清论语文教育[M].河南:河南教育出版社,1985.
[4]黄存天.试论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中学语文,2005,(4):68—69.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