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诵读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诵读
来源:互联网 sk005 | 胡慧君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语文教学 诵读 意义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诵读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中学生正处在诵读的最佳时期,诵读能增强对母语的感情,增强对文本的理解、体验,增进口头和书面表达。笔者认为应从四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即:让学生明确诵读的意义、增加诵读的量、加强教师的范读、传授诵读的方法以及加强诵读的指导和督促。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诵读 意义
 
前言
诵读,就是要求学生在初步理解诗文、语词、句篇意义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到能够背诵,以达到培养语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之目的。诵读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如今,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介入,人们热衷于各种各样的手段而渐渐忽视甚至遗忘了诵读这一方法。其实,在古代人们就把诵读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学习方法。清代学者唐彪对“读”有着十分精彩的论述:“文章读得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我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绝。”现代教育家叶圣陶也一针见血地指出:“语文本是一门读的学科,文章读透了,读通了,其他问题即可迎刃而解。”三分文章七分读。文选烂,秀才半。然而,当下的语文课堂,诵读有弱化、边缘化、象征化的倾向。一提到诵读,个别教师担心大量诵读会削弱学生讨论、质疑、探究的时间。所以,语文课堂里,引领学生朗诵读书的少了,而含辛茹苦讲解知识点的多了;激发学生涵咏品味语言的少了,而支离破碎的条分缕析多了……。由于缺少了读,课堂变得枯燥,学生学习兴趣减退,从而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新课程制定者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课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培养良好的语感。”那么,诵读的意义何在呢?
 
一 、诵读的意义
1.增强对母语的感情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认为民族语言与民族精神二而一的关系,人类语言结构之所以有种种差异,是因为民族精神特性各不相同。中国人性直觉思维方式重在整体感悟,西方人的理性逻思维方式重在局部分析。所以,英语、俄语等通过严格的“格”“性”的规定以求明晰准确,而汉语则通过相应语境采取“意合”的方式组织语言,以求言简意赅。所以,汉语和其他语言相比更需要诵读,在诵读中可以感悟汉语特有的言语形式,进而感悟其言语内容。另外,汉语有的发音方式和声调,也需要通过诵读去感悟、体味,正如洪堡特所说“为什么母语能够用一种突如其来的魅力愉悦回归家园者的耳朵,而当他身处远离家园的异邦时,会撩动他的恋乡之情?在这种场合,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并不是语言的精神方面或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而恰恰是语言最不可解释、最具个性的方面,即语音。每当我们听到母语的声音时,就好像感觉到了我们自身的部分存在。总之,通过诵读母语可以让我们寻到本民族的精神家园。
2.增加对文本的理解、体验
朱自清说:“诵读这种写出来的话,得从意义里去揣摩,得从字里行间去揣摩。而写的人虽然想着包含那些,却未必能包罗一切的;揣摩的人也未必真能尽致。”也就是说诵读时的声音表达是建立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的。首先,要理解作者所表达的言语内容的表层意思与深层意蕴及其经营言语形式时的匠心所在。其次,文本语言的具有私人性、多义性、不确定性等特点,也不具有口头对话那样具有现场情境的制约性和可用动作、表情的辅助等特点,所以读者在诵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自身的理解、体验,采取相应的声音表达方式,在揣摩作者口气的基础上变得如出己口。反复的默读固然也能加深理解和体验,但效果不如诵读,这种无声的读更多的是“能知道它们的意义”,不如有声的读“能体会它们的口气”。
3.增进口头和书面表达
首先,诵读可以促进口头和书面表达的相互转化。诵读在口头和书面表达相互转化中能起到一种桥梁的作用。黎锦熙认为文言文做不好,白话文也做得一塌糊涂,是因为“作文和说话失去了联系,文字和语言脱了节”,诵读这种“说话式”的读“自然影响到写作,因为从耳到口,从口到心,就是所谓‘声人心通’;然后言文一致,从心到手,就是所谓‘得心应手’了。必须在讲读时训练了‘声人心通’的技术,然后到作文时才有‘得心应手’的妙处。这就叫做‘写作以外的诵读技术训练’。就像上文沈百英所说的“一旦做起文来,好像有人对你说话的样子”,或者像众多论者所说的,有一种语感。
其次,诵读可以优化口头和书面表达。诵读的对象无论文言文还是白话文,都是书面语言。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最大的不同就是书面语言讲究修饰,具有典雅、明确、合逻辑等特点,从内容方面看,需要对题材进行增删、位移等,从形式方面看词语的选用、句式的选择、段落的安排、修辞方式等都需要斟酌;而口头语言追求通俗,不免啰嗦拖沓,也讲究现场效果,因为对话有动作、表情的辅助,表达有时也不甚明确,又有及时的反馈修正,表达有时也不尽合逻辑。多诵读自然可以丰富、纯净、理顺自己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提高表达的效果,所以朱自清说“诵读不但可以帮助写,还可以帮助说,而说话也可以帮助写。” “朗诵对于说话和作文也有帮助,因为练习朗诵得咬嚼文字的意义,揣摩说话的语气”。
 
二、如何加强诵读教学
1.明确诵读的意义
教师要让学生从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热爱民族文化的高度上认识到诵读的重要性。只有当学生能够在意识形态上认识到了诵读的重要性,才有可能在实际行动中将其身体力行。
2.增加诵读的量
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以诵读带动讲解。以讲解促进诵读。这样才能使教学相得益彰。课本上的知识才能潜移默化地转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对于比较简短的文章要求学生做到熟读成诵,尤其是诗歌、情景交融的散文。汉语里面那种轻重缓急的节奏感、那种和谐悦耳的韵律感,那些词汇美、句式美等。老师不要去多费口舌作讲解,只要强调学生自己反复去诵读就好了。让他们在反复诵读中去识字悟义,感受汉语特有的审美表现力,理解文章的内容、层次、主旨,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加强教师的范读
出色的诵读就如同一首词曲兼美的歌,营造出令人沉醉的艺术氛围。语文教师要练好诵读的基本功,要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熟练掌握朗读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做出高水平的示范,才能给学生一个高格调的艺术氛围,才能激起学生的诵读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对语文的感受力。
3.讲究诵读的方法
语文教学最忌的是“万人一面,千课一法”的教法。因此,诵读一定要讲究方法。例如小说、散文、通讯、报告文学等文体的诵读。这些文体的语言均属于散文语体。其特点是词语材料、修辞方法的选用都比较广泛,句式灵活多变,短句居多,适当穿插长句,结构自由。在诵读这类文章时,语速或快或慢,语调或高或低,感情或飘柔似水、或激越奔放、或如泣如诉、或怒发冲冠,都要随着字里行间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又如议论文的诵读。议论的语言功能是对社会政治生活中各类问题的讨论,对人民群众起宣传鼓动的作用,语言表达上以逻辑性和形象性有机结合为基本特征。在朗读这类文章时,要依照文章的思想脉络,总体上要求声音宏亮,刚劲有力,要把宣传、鼓动的特点充分地表现出来以引起共鸣。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村委主任《村委主任》
《村委主任》杂志,于200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4-1355/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牵线搭桥、...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文告《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文告》
并非《中国电力企业管理》杂志官方网站。办理其他业务请直接联系杂志社。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文告》杂志,于199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4893/D,本...
地质装备《地质装备》
《地质装备》(双月刊)创刊于2000年,是由中国地质装备总公司;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刊物。力求反映地质勘探、岩土工程、矿业开发、超硬材料及制品等领域的技...
茶叶科学《茶叶科学》
《茶叶科学》杂志,于196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3-1115/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研究报告、...
广西蚕业《广西蚕业》
《广西蚕业》杂志,于200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5-1213/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专题与综述...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杂志,于10-1669/R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0-1669/R4,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