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剪个蛇盘兔。要想享大福,就剪骑大象。要想成神仙,就剪猴骑牛。要想年丰收,就剪蛙捧钱。要想有根根(子孙不绝),就剪吹笙升。要想喜上喜,就剪捧双喜。要想得宝贝,就剪蛙掀桂。民间剪纸的艺术语言中的情感表达同为重要。
三、 民间剪纸艺术中的民俗元素
民俗是民族文化的一种沉淀,一旦一种民俗形成即具有心理凝聚力,而不易改变。由于剪纸艺术已经渗入到许多民俗活动中去,并成为其组成部分,如春节的门笺、结婚的双喜字等等,已成为一种广大群众喜爱的美术活动项目。剪纸艺术的普及性和大众化是其他画种难以企及的。
1、岁时节日的装饰性
这类作品包括窗花、炕围花、墙花、吊帘、房顶转花等多以祈求丰收、喜庆吉祥、平安如意、人畜兴旺为主要表现内容, 形式上则求热闹、红火、有看头。
2、仪礼习俗象征性
用于婚丧嫁娶、人生仪礼 社会文往。包括摆衬贺礼的“ 盆花” 、“ 悖悖花”标志喜事的“ 喜花“ 丧葬习俗奉死者的纸花” 、“ 寿花” 及棺木冥器上的装饰等,多以礼仪的不同性质区别其内容实质。
如果是吉事之用就表示和谐美满如《扣碗》表示情投惫合如《鱼戏莲》表示子孙繁衍的如《石榴生子》。为生日寿礼之用的如鹿鹤同春福寿无边等。
3、服饰佩带的标志性
不同地区、民族有普不同的衣普样式和装饰。这类剪纸有的作为结构规范如鞋底、鞋面式样剪纸有的作为装饰刺绣花样如各民族的服饰制绣剪纸, 多以地区、民族所崇拜的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为主要题材并成为区域或部族的标志。
四、民间剪纸艺术元素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剪纸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极其丰富多样的,围绕“民间剪纸艺术元素”,可以采取一些针对性的实用性的、主题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随着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能否依据教学实际正确、合理、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关键问题之一,这就要求教师能综合考虑到剪纸教学的各有关因素,作出合理的选择,并能依据最优化的原则加以组合。
1、精选优秀剪纸作品让学生欣赏
教师要根据渗透优秀民俗文化教育的主题内容精心选择呈示的教具,包括范作、幻灯、电视录像、电脑多媒体课件等,并使之与讲授内容紧密配合并运用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具有较高的信息含量和审美价值,呈示的教具要少而精,有代表性、有高质量的视觉效果。
如《鱼的纹样》一课,带领学生欣赏中国传统的鱼的纹样的剪纸作品,通过图案的对比,找出民间剪纸艺术中的平面构成元素,如对称、均衡、点线面等。
2、进行写生教学领悟剪纸艺术元素
学生根据剪纸作业要求,以及接受优秀民俗文化的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直接接触生动形象的事物,通过写生积累剪纸创作的素材,感受优秀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在组织写生时教师可采用小组写生的形式,帮助学生选择写生对象,并积极主动地、全面认真地进行巡视,按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辅导。如写生校园里的月季、菊花等花卉,在从写生稿到剪纸稿的创作过程中,领悟剪纸艺术元素。
3、创设情境,渗透优秀民俗文化教育
教师可根据剪纸教学需要为学生的创设生动、具体、形象的学习情境,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有机渗透优秀民俗文化教育,促进剪纸学习。在形式上要新颖、多变,各种现代的教学技术可发挥作用,如一段录像可将学生带入民俗活动中,一幅大型的背景能让学生讲述一段生动的民俗文化故事,一个小小的游戏可让学生唤起无限的想象,即兴的人物写生表演会使学生对人物剪纸产生兴趣。如《渔童》、《狐狸打猎人》等就是以剪纸艺术为表现手法的电影,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理地应用,能产生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4、组织社会活动,深刻体会剪纸文化
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大自然或社会特定场所,观察、接触客观事物或抽象地获得新感受,接受教育。具有可以是参观剪纸作品展览,到动物园、科技馆体验生活,到风景区欣赏名胜古迹,到工地或农村了解工人、农民的日常工作;或是聘请民间剪纸艺术家为校外辅导员进行指导等。参观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把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深刻体会祖国优秀民俗文化,结合剪纸形式去努力表现出来。
民间剪纸艺术,融合了民族智慧与人生的感悟,在漫漫的历史发展中,审美形式与广博内容结合,情韵蕴涵于朴实,盛极与跌宕并存,平凡而更显伟大。探寻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元素,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再加上教师合理地进行剪纸教学,让古老的艺术之花绽放异彩。
参考文献:1、 吕品田著:《中国民间美术观念》,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
2、 詹克兢:《民间剪纸的艺术语言》
3、 汪田甜:《论民俗艺术符号在平面设计中的价值》,《电影评介》2005年第6期
4、 李志宏:《民间剪纸艺术传达方式中的平面构成元素》,《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3月(上旬);
5、 李凤琴:《民间剪纸图形之现代语素特征》,《文艺研究》2007年7期
6、何球红《在小学剪纸教学中渗透优秀民俗文化教育的实践和研究》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