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绍了高职人才培养面临的现实困境,我们提出了高职学校城轨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策略:一是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教学的课程体系;二是构建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三是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模式整体运行模式;三是建设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关键词:高职;城轨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0 引言
学徒制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技能技术培训和训练方式,起初只存在师徒相教或者父子相传的技术学习。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学徒制和现代学校教育融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现代学徒制,即通过校企深度融合与教师、师傅的合作教授,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职业教育中,推行现代学徒制,是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需要,有利于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推进“双证融合”,也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必然要求。
1 高职人才培养面临的现实困境
1.1 顶岗实践能力缺乏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得不到国家任何优惠政策,也不能给企业带来明显利润,企业接收顶岗实习的主要动力是招聘实用人才,解决企业用工之急,因此,实习学生的顶岗工作能力就成为顶岗实习环节能否做实的关键。在当前建筑一线人才培养中,由于前5学期学生主要在校内偏重理论学习,接触工程实际较少,专项基础技能训练不足,综合实践技能训练缺乏,大多数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能力不强,导致有的学生找不到实习单位,有的学生即使找到了实习单位但由于不适应而被淘汰,最后使顶岗实习流于形式。
1.2 默会知识难以习得
职业教育更注重技术知识的习得,而技术知识除了系统性、逻辑性、确定性的显性知识外,还包括大量的默会知识。默会知识具有实践性、情境性、层次性、不可言传性、不确定性、非逻辑性等特点。城轨专业领域的工作经验、操作技艺等都属于默会知识的范畴,采用常规的课堂教学方式难以获得,默会知识的掌握一定要由两个关键因子促成:一是“师傅”及其示范和样本式的手把手传递;二是“徒弟”一步步的模仿,用心的体悟及身历其境的“历练”,两者缺一不可。目前,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都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但由于班容量过大、师资力量不足、实训基地所限、课程体系缺乏弹性、教学组织缺乏灵活性等因素影响,致使学生动手训练依然严重不足,默会知识难以习得。
1.3 企业资源利用不足
在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聘任的大量能工巧匠大多只会做不会讲,更难以胜任理实一体化教学,同时他们本人还有工程建设工作,无法抽出大块时间离开施工现场到学校;另外,由于企业师傅不能有效参与到教学中去,导致师傅所在的城轨专业基地也不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这些珍贵的企业教育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高职学校城轨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策略
以我校城轨专业现代学徒制为例,从育人机制、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组织和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经验探索。
2.1 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教学的课程体系
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必要的城轨专业领域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课程体系的构建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内容上摆脱了传统学科知识体系的束缚,以满足企业需求为主线,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设置。学院学校教学团队对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通过与智翔集团联合调研,将人才培养面向定位在城轨专业质量检验、组装与调试与制作和城轨专业产品的设计开发岗位群,从岗位群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再梳理典型工作任务,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和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程组成,基础实践教学融入各课程当中,核心实践培养在学徒和准员工期间组织,由企业师傅传授。
2.2构建校企合作育人机制
学院与某城轨专业集团联合办学,签署相关协议,组建“城轨专业班”。成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学校岗位的需求和人才培养规律,实施双主体共同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在校学习和企业学徒工学交替进行,学生第一年在校学习必要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平台课,这些课程由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组成;第3学期是学徒实习期,学生到企业跟随师傅进行技能学习;第4学期学生回到学校进行专业拓展课程学习,这些课程也是由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组成;第5、6学期学生又重新回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即准员工制学习,在此期间学生需要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深度融合的体现,需要学校教育制度与企业教学资源的深度融合,需要构建合作育人的新机制。机制的建立使学校和企业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
2.3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模式整体运行模式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应该从招生招工同步、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和制定合适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展开,以确保建立起现代学徒制育人整体运行模式。首先,高职院校要把适合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专业招生过程看成合作企业招工过程。招生前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在招生过程中要敢于聘请企业技术能手参与学生技能测试,把学生综合测评成绩作为录取依据,同时与家长和学生签订委培用工协议,以利于选择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职工。同时,企业应该把自己所需人才应具备的初步条件反馈给高职院校,这样可以让高职院校有针对性地进行招生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政策允许下,学校和企业应该积极互动,共同制定试点专业的招生实施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切实做到招生招工同步。从而实现高职院校录取到合格学生,同时企业也招聘到满足未来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合格员工目的,进而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最终为高职院校和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提供所需要的生源基础。
其次,实训基地是现代学徒制成功的关键条件之一。高职院校和企业应该共同建设学生实训基地,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校企双方要注重各自所具备的优势和缺点,做到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发挥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作用,努力让实训基地成为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桥梁,为校企和学生切实带来利益,把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做成现代学徒制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平台。
2.4 建设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无疑是确保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学院学校教学团队由专业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两部分组成,骨干教师充当专业导师,而企业技术骨干充当学徒师傅,学校和企业双主体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学校的专业导师承担学生专业课程的教学以及基本技能的培养,此外还需跟踪学生在企业学徒、准员工期间的表现。企业师傅主要负责学徒在企业期间的核心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