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和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有效教学过程可划分为有效教学的准备、有效教学的实施和有效教学的评价三个阶段,其中有效的课堂准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本文从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制定、课堂教学方案的有效编制以及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等方面就有效教学课堂准备策略问题,与广大同行探讨。
[关键词] 有效教学;准备;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 A 教学的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即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它主要涉及形成教学方案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必须解决下列这些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阐述;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学生基本情况的研究;教学内容的确立;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等。针对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新课程的要求,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
1 教学目标的有效制定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灵魂,也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影响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1 目标制定科学化首先要关注课标:目标的制定要以课标为依据,克服只关注教材和教参,不钻研课标的做法。第二,关注发展:要牢固确立三维目标合一的意识,同时,目标的制定要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在实施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渗透学法的指导,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第三,关注差异:目标的制定应有梯度,分层次制定切实可行的三维目标,使能力相对差一些的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对于能力水平较好的学生来说也有充分施展才华的开放空间。第四,关注整体: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要以“单元”为着眼点进行整体设计,找出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课标确定单元的目标,并使单元目标科学地分解到每一节课的具体目标,从而实现课程的总目标。
例如:初中“生态系统”一节的教学目标包括:用语言描述草原上草、食草昆虫、兔、食虫鸟、杂食性鸟和鹰等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生态系统的含义;对于给定的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辨别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哪些是分解者;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生态平衡;举出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实例;对于教师或学生提供的行为实例,鉴别哪些行为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哪些行为会破坏生态平衡。
1.2 目标叙写标准化根据美国著名教育家马杰的观点,教学目标的叙写应该反映三个方面的问题:要求学生做什么?根据什么标准去做?做到什么程度算合格?新课程以行为目标表述课程内容标准,所以,制定教学目标要采用行为目标表述方式,其规范表述为:第一,行为主体学生化。教学目标阐述的是学习者学习的结果,是指他们在教师与同伴的帮助下,利用资源和工具学会了什么,而不是指教师应该做什么,或者通过该课教给学生什么。因此,教学目标 默认行为主语是“学生”,要把每项目标描述成学生行为而不是教师行为。第二,行为状况动词多样化。目标的表述要尽可能是可理解、可观察的、可测量的,这样才能使教师较好地测量学生的学习成绩,知道什么时候目标已经达到,当然也有利于学生自我检测和评价;
例如:“通过学习昆虫的形态特点后,学生能以90%的准确度,从书上的图中辨认出哪些是昆虫。”其中,行为主体是“学生”,行为是“辨认昆虫”,条件是“在本课课本的图中”,标准是“达到90%的准确度”。
1.3 目标实施有效化首先,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中提高目标实施的有效性。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课堂活了,但同时也出现了过分注重课堂生成,不重视课堂教学目标的“离题”万里、离“教学目标”万里的现象,课上掌声阵阵、热热闹闹,结果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但没有得到发展,连课标要求的基本教学任务都没有完成。所以,教学方案的设计要围绕目标来进行,才能提高目标实施的有效性。第二,在自我反思中提高目标实施的有效性。要通过“课例研究”、“课堂观察”、“集智备课”、同行评估、课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等,研究教学目标的适宜度、操作度和达成度,反思目标实施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提高目标实施的有效性。
2 教学方案的有效编制课堂教学方案的编制是有效课堂准备的一项重要内容。德国教育家科拉夫斯基关于教学设计与教学论的论述:“衡量一个教学计划是否有教学论质量的标准,不是看实际教学是否能尽可能与计划一致,而是看这个计划是否能使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教学论上可以论证的、灵活的行动,使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借以为发展他们的自学能力做出贡献——即使是有限的贡献。”所以,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给课堂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然而,当前教师在教学方案的编写上存在诸多不良倾向。
例如:有的教案设计中目标单一,只关注知识目标,忽略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设计;有的教师教案的编写只是教材内容的摘录,缺乏对教学过程、方法、问题等的整体设计;有的教师照搬现成的教学参考资料,不分析学情,导致教学的形式化和低效化;有的教师教案设计过于详尽,预设过死,导致教师浪费大量备课时间,而且,教学不灵活;有的教师不注重单元教学设计,一课一备,导致教案缺乏整体规划,教学上不能融会贯通等等。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方案的编写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目标设计三维化教学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实施来进行,注重追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并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基础设计多层次的问题,把课标中的要求灵活地转化到教学目标之中。并且,目标要具体、明确,可测量、可评价。
例如,在进行使用显微镜的教学时,将“爱护显微镜”这一目标表述为“对显微镜做到轻拿轻放,使用完毕做到将显微镜小心地放回原处”,就比较容易观察、便于检测了。第三,行为条件情景化。描述行为发生通过的媒体、限定时间、提供信息;第四,行为标准表现程度具体化。
2.2 情境创设生活化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