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4例:(2010·全国新课标,32)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花色分为白色、红色和紫色。现有4个纯合品种:1个紫色(紫)、1个红色(红)、2个白色(白甲和白乙)。用这4个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紫×红,F
1表现为紫,F
2表现为3紫∶1红;
实验2:红×白甲,F
1表现为紫,F
2表现为9紫∶3红∶4白;
实验3:白甲×白乙,F
1表现为白,F
2表现为白;
实验4:白乙×紫,F
1表现为紫,F
2表现为9紫∶3红∶4白。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上述花色遗传所遵循的遗传定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1(紫×红)的遗传图解(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
遗传图解为:
(3)为了验证花色遗传的特点,可将实验2(红×白甲)得到的F
2植株自交,单株收获F
2中紫花植株所结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理论上,在所有株系中有4/9的株系F
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自由组合定律(2)
(3)9紫:3红:4白
解析:(1)根据实验2或实验4中9∶3∶4(9:3:3:1的变形)可以判断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同样根据这一比例,判定实验2和实验4中F
1代紫色的基因型均为AaBb,F
1代自交后代有以下两种可能:

由上图可判断:实验1中紫色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红色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从而写出实验1的遗传图解。(3)实验2的F
2植株有9种基因型,其中紫花植株中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占4/9。单株收获后的所有株系中,4/9的株系为AaBb的子代,其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9紫∶3红∶4白。
点拨:某一个隐性基因可掩盖另一对非等位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基因的表达。F
2有三种表型,其分离比为:9: 3: 4。说明F
1是双杂合子(AaBb)。
变形四:9:7例:(2009·安徽卷·31)某种野生植物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已知紫花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是:

A和a、B和b是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对a、B对b为显性。基因型不同的两白花植株杂交,F
1紫花:白花=1:1。若将F
1紫花植株自交,所得F
2植株中紫花:白花=9:7。
请回答:
⑴从紫花形成的途径可知,紫花性状是由_______对基因控制。
⑵根据F
1紫花植株自交的结果,可以推测F
1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其自交所得F
2中,白花植株纯合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⑶推测两亲本白花植株的杂交组合(基因型)是_________或________;用遗传图解表示两亲本白花植株杂交的过程(只要求写一组)。
⑷紫花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中,若中间产物是红色(形成红花),那么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子一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

⑸紫花中的紫色物质是一种天然的优质色素,但由于B基因表达的酶较少,紫色物质含量较低。设想通过基因工程技术,采用重组的Ti质粒转移一段DNA进入细胞并且整合到染色体上,以促进B基因在花瓣细胞中的表达,提高紫色物质含量。右图是一个已插入外源DNA片段的重组Ti质粒载体结构模式图,请填出标号所示结构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③______
答案:
⑴两

⑵AaBb□□aaBB、AAbb、aabb

⑶Aabb×aaBB□□AAbb×aaBb

□□遗传图解(可写下列任意一组)



⑷紫花:红花:白花=9:3:4⑸①T-DNA②标记基因③复制原点
解析:⑴从紫花形成的途径可知,紫花性状是由A与a、B与b等2对基因控制。
⑵根据F
1紫花植株自交后代F
2中的紫花:白花=9:7,可推测F
1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F
2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_B_,白花植株纯合体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
⑶据题意,可以推测F
1两亲本白花植株的杂交组合(基因型)是Aabb×aaBB或AAbb×aaBb;遗传图解略(见答案)。
⑷若中间产物是红色,那么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子一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9A_B_):红花(3A_bb):白花(3aaB_、1aabb)=9:3:4。
⑸能插入外源基因的质粒片段叫T-DNA。
点拨:若中间产物为白色,则表现型比例为9(A_B_):7(3A_bb、3aaB_、1aabb);若中间产物为红色,则表现型比例为9(A_B_):3(3A_bb):4(3aaB_、1aabb),都是9:3:3:1的变形。
以上几种变形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多次出现,由于篇幅所限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除了以上比例外,还有其他的比例吗?答案是肯定的,比如13︰3(家蚕茧色遗传)、12︰3︰1(南瓜果色遗传)。这些变形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仍然是今后高考的着眼点。希望有兴趣的同仁继续关注和探讨这一问题。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