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促使其走向成功
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 自我激励, 不断地追求成功, 这就是赏识教育的导向功能。我们的每一位学生有比较强的自尊心、荣誉感和积极进取的上进心, 蕴藏着极大地学习潜能和探究能力,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以表扬为主, 对学生所取得的进步, 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特别在项目开发实训课上, 我们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情景课堂, 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能认真听下去, 肯开动脑筋思考, 不管他们的答案是否足够正确, 都要鼓励引导他们进入深一步的思考。对于一些好笑的答案, 不能取笑, 要培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 并及时对其进行肯定、鼓励、支持和引导, 使其激发更大的探究热情, 走向成功。
3.以进步为闪光点对学生进行赏识,增强运用赏识法的针对性
教师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全员赏识, 不同学生使用不同标准,尊重差异,尊重个性。要以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职业能力的不断进步为闪光点予以赏识。对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着重赏识学生由项目分析引出问题的能力,由项目提取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能力, 对同学学习指导的能力,良好学习习惯等,对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的学生要赏识其特长,要赏识其进步,赏识要做到有针对性。
4.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增强运用赏识法的适度性
教师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要防止狂轰滥炸的过度赏识,要防止偏离目标的错误赏识,要防止缺乏针对性的盲目赏识。要从不同学生个性出发,对学生发展起激励作用的亮点予以赏识。赏识太多,学生会因此产生溺爱,对教师赏识不在乎, 不但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没有作用, 甚至起反作用,使他们养成任性、娇气、霸气、我行我素的不良习惯,造成学生适应社会能力下降,从而严重背离教学目标。
5.正确运用批评、激励、增强赏识教育的有效性
教师运用赏识教学法就是要有赏罚分明的理念。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值得赏识的长处,都有应该批评的缺点,赏识教学就是赏罚分明。首先,批评要让学生感受到是另一种爱的期待, 让学生建立自觉接受批评改正缺点的心理机制;其次,要注意批评场合,尽量采用个别批评,避免当众批评;第三,要针对学生的缺点选择批评方式,运用安慰式批评、鼓励式批评、幽默式批评等方式,变批评为提醒;第四,要注意批评的语气与表情,让学生在赏识中接受批评。教师要对学生产生任务期待,让学生主动把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变为自我期待; 教师要运用激励让学生把自我期待转化为完成任务的行动。
6.综合运用各种赏识方式,发挥赏识法的动力放大作用
赏识法的运用形式多种多样,有单种赏识、有个别赏识、有爱护友善的动作赏识、有给学生以欣赏赞许的目光赏识、有作品技能的展示赏识、有悬挂光荣榜给家长报喜的赏识。教师要在学生完成任务的每一步运用不同的赏识方式对学生进行赏识,如:资讯实施阶段运用动作目光赏识、计划总结阶段运用作品技能展示赏识,对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运用悬挂光荣榜向家长报喜的赏识。教师要让赏识贯穿学生任务的全过程, 发挥赏识法在项目教学中的动力放大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总之, 在项目教学中正确运用赏识法是以教师威信形成为支撑点,以赏识技能正确运用为关键点,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落脚点的教学活动,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如果对赏识法的正确运用存在误区,会导致教学目标偏离的严重后果。我们要正确掌握赏识法的运用技能,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促使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五.结论
高职学生即使缺点很多, 但是, 每个学生身上都或多或少地蕴藏着闪光点, 赏识学生就是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平时多一些表扬, 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 少一些叹息。要看到学生人人有才, 但人无全才, 不必要求太高, 应扬长避短, 多加欣赏, 使他们人人成才。
参考文献
[1] 彭展声. 浅谈教师赏识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
[2] 吴永琢.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创新. 计算机教学信息化,2010(3)
[3] 缪素华.教师走出对学生“赏识过度”误区的探讨,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