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历史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
有效的历史老师才能铸就有效的历史课堂。要做到让学生爱历史也爱上历史课,离不开教师渊博的知识。只有厚积薄发的历史老师才能让学生学习历史甘之如饴。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选出最重要的来讲。”“在你的科学知识的海洋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是沧海一粟。”历史教师不仅应该是他那一门学科领域的专家,同时也应该要关注历史教科书以为的其它方面的学科知识。历史这门课程本身就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学科内容。如果仅仅局限于历史知识的教学的话,必然不能满足学生对于历史的求知欲。以此,历史老师要努力拓宽加深自己的知识面,所谓的纵要深横要宽,纵横结合才能双向并建,才能储学积宝。也只有这样才可能口含灵珠、游刃有余,这样上起历史课来就能旁征博引、妙趣横生、游刃有余,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目的。只有这样知识广博的老师才能称之为“学高为师”。也才能让学生领悟到历史学习的价值。如若一个知识浅薄的的教师讲起课来定然是干巴巴,枯燥乏味是其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
3 教学机智的培养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他缺乏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一种应该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这就是所谓的教学机智。教学内容的呈现容易设计,但是过程总是难以去周密的设计的。教师往往会碰到许多“非预期性”的教学问题,如果没有教学机智对这些问题束手无策或处理不当,就会导致课堂教学陷入困境或僵局,甚至有可能导致师生产生对抗。一位富有教育智慧和机智的教师在面对偶然性问题和意外的情况时,就能做到机动灵活地实施临场应变。
四 研究并理解学生。
要让学生爱上历史课,首先应该做到了解学生。从生理学到心理学,全面的了解研究学生,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保证课程有效。
首先,做到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关注每一个具体的学生是教学的根本目标。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必须有的放矢,那么就要做到对学生的知识背景和需求、能力水平、智力类型与学习风格的了解。
其次,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看,要移情地理解学生并适应学生之间的差异。承认并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同时要允许、尊重并欣赏不同的观点、价值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偏好,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鼓励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形成历史思维。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进行教学,设计多种类型的发展平台和发展渠道,采用多种化的教学方式并提供一种适切性的教学。最后,对学生保持较高的期望,运用班杜拉的期待效应,看到每一个学生的优势与长处。向学生传递对他们成功的信心和积极的期待,同时给予学生鼓励与帮助,关注学生的努力与进步和成长,不过分强调成绩与位次。
结束语
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的提高涉及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要提高教学的效率,增加教学效益,还需要日益成熟的教学环境,需要越来越多的专家型教师。新课改下历史老师要发挥引导作用,这种引导作用的实现也离不开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有效的历史课应该结合中学的教学内容和特点,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求,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并获得提高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诸葛宏.有效教学策略探微.[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2.(4)19-21.
[2] 刘立明.国外有效教学研究述评.[J]现代中小学教育述评. 2002(12)40-42
[3] 朱镜人.有效的教师及有效教学.[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2)83-86
[4] 王斌华.关于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研究.[J](上和下). 外国教育资料.1997(1)57-61
[5] 王斌华.关于称职教师与不称职教师的研究.[J]外国教育资料.1996(6)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