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后奥运时代,中外体育旅游发展比较。
纵观国际旅游市场,体育旅游成为赛事主办国成功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核心策略。
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体育旅游领域的发展,并且也形成了一定的理论研究体系,对体育旅游的研究已经进入了 规范化阶段,涉及包括社会学、体育学、旅游学和地理学等学科领域。体育旅游已经形成了巨大成熟而较完善的市场。其中大家比较熟悉的有美国NBA联赛,它成功的商业化操作所形成的巨大效应使得每个赛季,每个主场都吸引了大量的国际国内热情而狂热的球迷蜂拥而至;以足球工业为主体的意大利在20世纪80年代末,体育旅游年产值就已达180亿美元,跻身国民经济十大部门行业,目前已超过500亿美元;英国体育旅游业产值为汽车制造业和烟草工业之和,为90亿英镑;瑞士每年接待外国滑雪游客1500万人次,创造70亿美元左右的外汇收入。
澳大利亚政府为举办2000年悉尼奥运会花费了17亿美元,增添和改善了许多场馆、设施、城市交通、城市卫生等一系列配套设施,提高了国家和城市的知名度。该国的体育观光旅游在随后的几年中赚回43亿美元。2002年世界杯韩国和日本因赛事观光旅游带来的利润分别是47亿美元和21亿美元。
英国作为主办国即将在2012年第四次举办奥运会。按面积和人口算,英国本土面积不到中国的3%,人口6000多万,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英超联赛是世界上五大足球联赛之一,温布尔登网球大师赛是四大大满贯赛事之一,全世界的高尔夫球员和桌球选手都以登入英国这个圣殿为荣。无论是表面可见的事实,还是深层的经济数据都支撑这样一个事实:在世界上主要经济发达国家,体育与休闲产业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总体经济规模都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与体育旅游发展程度较为成熟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旅游的整体规模不大,在旅游活动和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商业化运作水平不高,体育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市场多元化开发不够,相关产业的潜能还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我国目前处于改革开放,经济复兴的大好时代,加上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召开上海世博会等契机,为体育旅游休闲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我国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对策
1、借助奥运经济效应转变体育产业运作模式,加强体育与旅游部门的合作,构建“体育+旅游”模式。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体育产业与旅游业都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对国家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与日俱增,但因为行业从属不同,相互交融和渗透欠缺,造成体育资源,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和利用。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的结合,发展体育旅游需要体育部门和旅游部门的大力协作,开展以体育为吸引力的旅游消费活动,通过招商引资以及与其他经济活动相结合,不仅可以使旅游业和体育产业双赢,同时对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全面落实起到推动作用。
构建“体育+旅游”模式是以体育资源为依托开发体育旅游产品,即充分利用体育竞赛、表演或节庆活动,扩大宣传,提高组织规格,吸引更多观摩者,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增加经济收入。同时还需要加强城市管理和规划,尤其是该举办地旅游景点的规划和建设。通过对体育赛事的形象背景,文化氛围,体验性体育旅游活动的策划,能让观众亲身参加体验性体验活动,并融入到欢乐、刺激的气氛当中,使游客充分感受体育观摩中有旅游活动,比如,国家级自然风景区云台山,就拥有全国青少年乒乓球训练基地,还有近几年在上海举办的F1比赛和在北京举办的网球公开赛,赛事举办方都会在赛事期间开展以观众和参赛者近距离接触的互动活动,使观众能够亲身感受带来的乐趣,达到宣传体育和愉悦人心的效果。因此,开发工作应着眼于整合资源优势,规划“生态—体育旅游”。做到体育与旅游的捆绑互动,协调发展。选择“体育+旅游”模式可以更好的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充分挖掘各资源的多功能性。
2、强化政府主导,利用多元化的促销手段,有针对性进行市场促销。
强化政府的主导要树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开发”的思路,突出体育旅游与休闲及其他相关产业紧密结合的大旅游概念和产业格局。相关企业在开发体育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建立自己专门化的集约化集团,走集约化的道路。
另外,针对不同的体育旅游客源市场,采用多元化的促销手段。一是国内客源市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会,越来越多的体育爱好者愿意为体育旅游买单。二是针对港澳台同胞,抓住上海举办世博会这个机遇,要增强促销力度,大港澳台市场份额。据统计,2009年1—6月,共接待香港同胞20.9万人次,澳门同胞0.7万人次,台湾同胞909万人次,港澳台地区入境游的大幅增长,也拉动整个体育市场。三是国外客源市场,要针对不同情况,不同国家和地区采取不同促销手段和战略。提高宣传促销的影响力,覆盖面和科技含量,增强体育旅游宣传实效。面对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入境游市场产生的不利影响,我国以“回味奥运,精彩无限”为主题,启动全方位国际营销战略,把奥运与体育旅游紧密联系在一起,创新促销方式,利用世界知名体育赛事宣传中国,进一步提升我国的世界影响力。利用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主场比赛为平台,成功进行了北京旅游目的的推广;利用美国NBA篮球赛,湖人队主场成功地宣传了北京旅游,通过开展这些促销活动,使入境游市场回暖。
政府还要积极加强与国内外体育旅游界的合作,坚持以国际体育旅游为先导,国内体育旅游为基础的发展方针,大力拓展体育旅游客源市场。
3、构建体育旅游的培训体系,培养高素质的体育旅游复合型人才。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圆满举办,为加快发展体育旅游产业提供了广阔前景,然而体育旅游成为新兴的旅游项目不过短短几年时间,仍面临诸多不足之处,在我国有10%的旅行社,旅游景点认为,体育旅游高级人才的缺乏才是体育旅游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解决人力缺乏的矛盾并且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才能保证体育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可以使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吸引有经验的体育工作者和从事体育产业的知名人士加盟。派遣高级管理人才去国外学习先进的体育旅游管理模式和产品开发与经营理念,培养具有开发和策划体育旅游产品技能的专门人才,培养具有体育旅游市场经营与管理技能的管理人才,培养能在体育旅游领域进行运动咨询与指导以健身游、观看赛事、户外运动旅游的导游,对危险性较高或专项技术要求较高的特殊岗位要通过专业的职业资格培训考试持证上岗,国家还要积极依靠地方高等院校的办学资源,加大省内高等院校体育系与旅游系的强强联合,试办相关专业。另外,还要建立体育旅游教育培训中心,创建体育旅游网站,提供人们查询赛事地、住宿、交通等相关资讯信息,并对体育旅游专业人才技能水平进行定期的提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