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引言
2008年以后,中国体育的发展正式进入了“后奥运时代”。在北京奥运会的推动下,体育旅游更是不断升温,他逐渐成为现代生活的一种消费时尚。所谓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体育娱乐、健身、竞技、康复探险和观光体育比赛等活动与旅游地、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的关系总和。他是体育与旅游交叉融合而产生出的具有旅游与体育特点的新兴产业。发展体育旅游业,既能丰富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又能更好地带动和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相关产业的发展。
1、 我国体育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一)、优势
1、我国旅游资源丰富,为发展体育旅游产业提供良好的自然条件。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有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多样的气候类型,发展体育旅游业可谓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东北各省有丰富的冰雪旅游资源和优质的生态环境,如吉林境内有北大湖滑雪场、松花湖滑雪场、北山公园滑雪场、净月潭滑雪场等,黑龙江省境内有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50多个,这些都是开展冬季滑雪旅游的优良场所。东南部滨江滨海地区,如大连、青岛、厦门、三亚等地是开展游泳、潜水等活动的旅游胜地。内陆众多的江河湖泊、名山大川可以开展漂流、游泳、划船和攀岩、登山、探险等多种体育旅游项目。同时我国是东方文明古国,有许多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如“中国荆州端午龙舟节”、“少林武术节”、“湖北清江闯滩节”、“西双版纳泼水节”、“新疆少数民族赛马节”等,这些体育旅游项目,使旅游者既能达到健身娱乐的目的,又能领略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大大推动了我国体育旅游业的发展。
2、随着人们消费方式的转变,体育旅游客源市场不断扩大。
近年来,体育旅游成为时尚,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旅游层次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从静态的参观者转变为动态的参与者,可参与的体育项目在旅游活动中越来越多,如探险、定向越野、极限运动、野外生存、野营旅游、登山旅游、狩猎旅游、滑雪旅游、自驾车旅游、探险旅游以及漂流、攀岩等旅游活动。因此体育旅游既能够满足旅游爱好者的需求,也能满足体育爱好者的需求。
我国体育旅游的国际、国内客源市场都在逐步扩大,国际客源主要来自人们思想比较活跃开放,喜欢挑战性强的体育旅游的美国、西欧等经济发达的国家。国内的客源市场相当广阔,据统计,2009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数达8360万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1136.6亿元。2001年国家旅游总局将主题定为“中国体育健身游”,并开展一系列全国及地方性的大型体育旅游活动共推出60项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体育健身旅游活动,11大类80个专项体育健身旅游产品和路线。以丰富多彩的统一旅游项目满足不同类型消费群体的需求。
3、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给我国体育旅游带来十足的发展机遇。
首先,旅游环境得到大幅改善。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场馆建设,国家体育场(鸟巢),奥林匹克主题公园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开辟了大众化的运动休闲度假区,而承办的比赛城市如北京、青岛、秦皇岛等在城市交通,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开发和治理,以崭新的形象、较高的品味吸引众多的海内外游客。其次,我国作为主办国其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体育旅游对赛事举办城市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带动所有产业的发展和效益,不断扩大旅游公司的业务量,也为交通行业、酒店服务业、餐饮业和商业带来巨大利润。不仅在奥运会期间,并且在奥运会举办后,体育旅游热还在向全国各地的名胜景区扩散,所带来的效益是非常可观的,甚至远远超过了奥运会期间的收入。据北京市旅游局局长张慧光就北京奥运城市发展论坛上演讲指出,只2009年上半年,北京市旅游总人数达到8540万人次,同比增长20.8%,旅游总收入1271亿元,同比增长14.6%。
(二)、我国体育旅游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体育旅游发展较晚,大约始于1994年,此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我国的体育旅游发展还远不成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我国的体育产业化发展落后于旅游业。
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体育事业从零起点一跃而居身为世界体坛的一流强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2008年我国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让世人惊叹。但清醒地分析一下我国的体育产业的发展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区域发展还不平衡,产业结构还不完善。我国的体育事业更多的重视竞技体育的“金牌战略”,大众化的体育还十分欠缺,我国体育事业绝大部分财政经费和资源配置应用于竞技体育,2008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以后,我国确立了“奥运争光计划”,更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向了竞技体育。从产业化上来说,工作的重点和观念转变仍需一定的过程。体育产业的发展和成熟也需要比较长的阶段。另外,体育业与旅游业两大产业的相互配合和融合不够,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没有专门的体育旅行社、体育旅游集团等合作机制。
2、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和营销能力不够,体育旅游还未得到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根据麦卡锡的营销理论,远没有在“产品,定价,渠道和促销”形成配套机制。由于体育旅游产品售价高,目标客户群特殊,当前,体育旅游在旅游市场上还是被看做高端旅游的一种。加上它的周期性和受众面窄,大多数旅行社也并未对其产品重视,只是在大赛之前临阵磨枪,由出境部或相关部门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一定数量的门票,接着在常规旅游路线中舍弃某项旅游活动,穿插观看赛事设计行程,其中从操作模式来看,与操作普通产品并无异处。此外,北京为数不多的几家以体育旅游为主营业务的旅行社如中旅体育旅行社,在京城旅行社市场所占地位也说明,体育旅游很难占据主流。
3、体育旅游缺乏专业的人才和从业人员,还没有形成科学规范的培训机制和上岗从业标准。
由于我国体育旅游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并不成熟,缺乏高级管理,设计开发和从业人员,而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两大产业也处于高速增长期,本身对人才的需求也很大。体育管理,休闲管理以及旅游,酒店等行业,都是北京奥运和上海世博会带动的新兴职业,而且这些行业大部分都是和国际接轨的,需要的不仅仅是高学历、懂外语的人才,留学背景和对外国文化、生活有一定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这个行业的人才饱和度只有10%左右,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4、我国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整体规划。
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建立在整体规划,系统开发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我国国土面积辽阔,有丰富而复杂的地形和气候,有草原、山川、湖泊、雪山、海洋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适合开发各种体育旅游。但由于我国体育旅游起步晚,处于散乱、无序的状态,以至于我国现阶段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并推向世界的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