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数学实验的作用
1.变抽象为形象
数学理论的抽象性,通常都有某种“直观”的想法为背景,通过数学实验,就可以把这种直观的背景显现出来,帮助学生抓住其本质,了解它的变形和发展及与其它问题的联系。
2.验证和发现数学规律
初中生正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对一些结论的说明,进行严密的数学论证较难理解,这时需要学生通过做实验去验证和发现。
3.变“听数学”为“做数学”
教育的本质在于参与,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中去,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通过实验,真切的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做数学”中发现数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潜在的探究创新意识。
4.引导学生主动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测量和计算,提出假设并予以证明或否定,从数学模型的建立到演示、从性能预测到规律的探求,从而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进而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数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历从直观想象到发现猜想,然后给出验证及理论证明的数学构建过程,让学生“看到了数学建造过程的脚手架,而不是简单的现成品”.这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教育理念。计算机的介入,使得数学实验有了质的飞跃,其迅速的图文处理功能,为抽象的数学思维提供了直观的动态背景,使静态的数学结构表现为时空的动态过程,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数学实验教学必将会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在数学教育中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制定,2001年7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刘兼、孙晓天主编。
[3]、 施良方 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