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准确把握青年学生的心态,懂得青年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较好地塑造的心灵,科学地指导青年成长过程中精神、生活、学习问题,注意吸收心理研究成果,遵循大学生心理活动规律,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教育入理、入情、入耳、入心、,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现高职生的素质教育目标,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我国工业化进程发展所需要的生力军,实现我国和谐的小康社会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琪 突出工科特色,构建德育体系[J] 成都 新时期德育论 1996年
[2]熊瑜 切实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势在心行 [J] 成都 新时期德育论 1996年
[3]葛永明 刘黎 重视文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J]成都 新时期德育论 1996年
[4] 谢新文 强化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浅议[J] 成都 新时期德育论1996年
[5]心理素质教育 [M]赖文龙编著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