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本教育”就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新课程改革下的教育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生本课堂”为学生创设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课堂,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生本,是有效性教学的灵魂。“生本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是一种可行的探索与创新。
[关键词]生本课堂;成体验;二度创设;互动合作
新课程改革到今天,让我深深的感到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过程与传统的师本课堂最大的区别在于它能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因而在教学过程中由单纯注重传授知识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功能转变。“生本课堂”就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生本,是有效性教学的灵魂。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去营建创设有效的教学,如何让生本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实践,结合个人教学探索,浅析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生成体验
课文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上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进入课文中的情境中去,仅仅像以往那样,靠老师的一根粉笔,一张嘴,一本课本,就能打动学生,就能让学生进入情境,是很难实现的。新课标提出强调,学生在阅读中要说出自己的“真实体验”和“独特感受”。体验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学生在体验中,必须自我去感受、理解事物,因发现事物与自我的关联而生成情感,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感悟。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阅读环境。引导学生体验角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独特自我存在的价值,感受心灵成长的愉悦,从而促进学生体验阅读的生成。
体验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教学中,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学习情境,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如在教《看云识天气》一课中,设计这样的导入,上课前先播放一段暴风雨来临之前闪电、打雷的声音,调动学生的听觉充分感受,进入体验状态,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再创设真实生活情境让学生显得较为兴奋,于是抓住时机,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勾思暴风雨来临前的场面,学生五花八门说说自己的见解,有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学习感受,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觉的发生了心理体验。在此基础上巧妙的引导学生联系天气与云的关系,巧妙导入课文。又如,在教《在山的那边》一文中谈到了理想,很难生成阅读体验,甚至产生在错误的体验。为了让学生有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于是采用一个“懒”字,从字表意的特点去解析,这字由三部分组成“忄、束、负”,其字义是心里想到了困难,还没有动手认真去做就结束了,这就没有取得成果,辜负了应实现的目的。其字引申为“不要做一个负心人”,那我们就应该做一个拥有理想而去奋斗的人。这样的设计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情境”,从而拉近学生与阅读材料、作者的距离,使其进入联想到的某种情境从而生成了学生的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对眼前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因此,在教学时,要从注重学生从情感体验入手,创设情境,生成体验,有效教学着力营造一种充满活力的生本课堂。
二、二度创造,多元阅读
中学语文课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可是任何文学作品都具有未定性,具有很多“空白点”,于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产生“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如果说作者是第一次创造,学生就是第二次创造。就是对原作品一种创造性的新的理解和诠释。即通过“旁通其情”和“触类以感”,做到“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从而扩大了原作品形象的内涵和外延。而中学生又有极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会有独到的发现,会有各自的见解,造就语文课堂呈现了百花齐放的景象。而这景象来自于学生对文本的二度创造性阅读,有了文本的二度创造性阅读才有了多元化的阅读。
因此,文本的世界只有与学生的心灵相遇,它的意义才得以显现。而且,这种意义的生成是开放的、多元的,不是线性的而是立体的。朱光潜说:“读书就是打破现在的界限而游心于千载”。于是在语文课上为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善于挖掘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度”。如在教说明文《看去识天气》时,会产生了这样的质疑:说明文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那么我们该如何教,如何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同时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美。首先教给学生一些用诗化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再抓住贴近课文的可供学生进行表达的时机,引导学生尝试用诗化语言进行再度创造。学习中学生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种云,把“云”当做自己来介绍。这样的创设为学生提供机会,提供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对课文进行二度创造,于是学生在描述中有的运用了拟声词,有的引用了诗句等他们用各自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云的喜爱,课堂上真是异彩纷呈。这篇老课文就像一颗老树一样生出了许多新枝来,焕发出了它无穷的魅力。二度创造激发学生诗化语言的灵感,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这块宝地,让如诗如画的话语成为一潭涌动生命和智慧的活水。
又如小曲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里有九个景物细节,它勾勒出一幅画面,渲染的悲凉气氛和一个长期漂泊异乡人的惆怅心情。如何让抽象化具体,让学生可触可感,所以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有诗情画意的画,以画达意方式真没想到学生所创造出来的“远远超越”原维纳斯女神像所拥有的完整美,即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这也是在品赏过程中进行的二度创造,学生们调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去品味、探究、发现,无限延伸原作品的意境,在创造中得到升华,从而达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
语文课堂充满了学生可以自主、自由、自控地阅读的氛围,是一个飘荡着书香的空间。我们老师却往往忽视了学生作为读者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应鼓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学生品出自己的那份感觉,说出自己的那份见解,读出自己的个性来。因此,以生为本,重视学生的自主体验,将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由地创造,自由享受因阅读而带来的乐趣。让二度创造性阅读呈现多元化的异彩纷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