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互联网 sk001 | 高立成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创新精神 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 想象创造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

  作为教师应把创新教育的意识,主动转化为自觉的课堂教学行为,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语文创新能力培养关键在课堂。应该留给学生充足的想象的空间,教师少说精讲,把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去支配,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有思维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要不断展示学生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才能指导实践,不断发展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

  创新精神 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 想象创造

  什么是创新精神?其实,创新精神是人们能动性的一种特殊表现。以不循常态、独辟蹊径为标志,这种不满足于既有状态,而着力开拓的思维方式,就是创造性。创造精神和创造性思维通过指导具体的创新活动(如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渗透在创造过程中,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可见培育创新人才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当肩负起这项重要使命。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语文教学呢?在长期语文教学中,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激发兴趣.唤起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创新的发动机。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他们的创造能力才能得以发挥。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电教多媒体进行教学,创造出具体形象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动静结合,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萌发出求知的欲望,开始对新知识的探求。而探求的开始正是创新意识的唤起之时,创新正从这里起步。如教学《沁园春·雪》时,利用录像资料把这首词演绎成动人的画图,红色与白色交相辉映,暖冷相间,色彩富丽,线条繁复、纵横驰骋,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气象雄伟、意境恢宏的冰雪世界,再配以激情的朗读,学生完全沉醉于“江山如此多娇”的情境当中,拓宽了他们的视野空间和想像空间;又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时,选用了乐曲《江南春》来创设春天的意境。课堂上,同学们静静地倾听着。音乐悠扬,教室静谧,而同学们的思绪都似火山口下的岩浆,强烈地沸腾着,一曲刚完,同学们纷纷举手。有的说:“看到了一条小河,河边,柳条儿露出了嫩芽,河里,几只鸭子在爆水。”有的说:“有一片茂盛的小树林,林中鸟儿在欢唱……”有的说:“似乎闻到了春泥的气息,看到大片生命力顽强的小草……”一首乐曲引发了学生无穷的遥想,通想中感悟到春天的脚步,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培养思维,插上创新的翅膀

  初中语文课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内容上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形式上则有结构美、节奏美、语言美。所以教师可以用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体味这些名篇,使学生获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华;使学生的创新不仅仅局限在课文内容上,而且可以拓宽到课文的深处。例如美学教育和德育教育。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另一方面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结合一些恰当的问题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例如,在《幼时记趣》一课中,我主要让学生读,然后提出问题:应该怎样读?你的体会是什么?最后结合教师讲评,让学生感受幼时趣事所体现出来生命美和力量美。同时,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出来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给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

  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同时,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三、质疑问难,培养创新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强化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一个关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生的积极思考往往是以疑问开始。疑,最易引起不断深人,有疑才能不断拓宽学生的思路,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为此,教师要珍视学生的好奇心,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提供争辩的机会,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标新立异。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讲到菲利普一家生活桔据,但每个星期天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去散步,翘首企盼于勒回家时的情景时,提出:“他们需要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展开了合情合理的联想:菲利普需要一栋豪华别墅;两个姐姐需要漂亮的衣服和高贵的首饰;若瑟夫需要的是巧克力、麦当劳,活跃的课堂气氛拨动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琴弦,有效地推动了课堂教学的进展。又如教学《愚公移山》时,有的同学提出疑问,认为愚公多了一批文官;认为智勇的话并非全无道理……有理有据、各抒己见,面对这样的发言,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最后达成共识,我们今天还应学习愚公敢于大胆设想不怕困难的精神,但在今天,我们提倡实干,更提倡高效率的巧干,要善于借助别人优越条件、优势互补。

  四.适时点拨,引导创新想象

  比如,我在写“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的作文前,先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创造。

  第一步: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万绿丛中一点红”这句诗,并告诉学生:如果你是画家,将画出怎样的画面?开始学生大多画面是:绿绿的草地上,一束红色的花朵绽放,“除了绿树红花能表达这句诗意义,还有哪些画面也能够符合其意?”经过点拨,有的学生这样说:“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一个身穿红裙的小姑娘正在扑蝶,因为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想象之源被打开了,有的说:森林怀抱之中,一小楼上一着红衣的少女正向远方眺望;有的说:碧绿的草地像一条绿绒绒的地毯,一个红色的包装袋显得多么刺眼——突出环保意识,答案五花八门,不管合不合理,毕竟思维活跃了,想象的空间拓展了创新能力也就增强了。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新金融《新金融》
《新金融》杂志月刊,于199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
中医《中医》
《中医杂志》(半月刊)创刊于1955年,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 《中医杂志》是建国以后我国中医药学术界创刊较早、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和影响的学术刊物...
中国信息化《中国信息化》
《中国信息化》杂志,于200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5119/TP,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资讯、信...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杂志,双月刊,于198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衡阳师范学院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
报林《报林》
《报林》杂志,于199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5028/G2,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教育、历史、电...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杂志,月刊,于198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3-1130/G4,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