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入高中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将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渐渐地他们认为数学神秘莫测,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衔接及评价体系的衔接。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
关键词:方法衔接 知识衔接 评价体系
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刚跨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渐渐地他们认为数学神秘莫测,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寻找解决对策。
一、教学方法的衔接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高中的数学教师除了基础知识的讲解外,更注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培养。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 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学习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法和学法是相互的。高一教师知道其特点,应该:首先:让学生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明确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端正学习的态度。高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指导以培养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学会反思”。具体措施有三:一是寓学法指导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这种形式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易被学生接受;二是举办系列讲座,介绍学习方法;三是定期进行学法交流,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调节自身学法,以适应教师教学。其次: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实际随时调节教学方法。在高一,教师可适当降低要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教师是人梯:先降低身子,让学生爬在自己身上,再站起来,再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肩上,不断的向高处攀登。
二、学生学习方法衔接
初中学生习惯于跟着老师转,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缺乏归纳总结的能力,而高中学习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钻研,善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探索规律。因此,刚步入高一的学生若沿用初中的方法,就不能较快的适应高中的教学。由于升入高中后课程容量加大,作业量多,及难度提高等方面的原因,学生只能应付当天的作业。更多的同学认为:完成了作业就完成了学习任务,而疏忽预习、复习等必要环节。初中数学学习,比较直观形象;而在高中,抽象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高一新生中有部分学生不善于听课,对概念的理解,分析不重视;不会记笔记,对教学重点、要点与教师对一些问题的进一步分析往往听过了事,不做记录。
学生在思维方式方面也要注意衔接,初中学习更多的是记忆与模仿,而高中学习更重要的是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高中强调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的运用,其中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高中数学中渗透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化归与转化。这些虽然在初中教学中有所体现,但在高中教学中反映的更充分。
例如解决ax2+4x+6>0这样简单的不等式时,首先要讨论a是否为零,如果不为零,还要讨论a是正数还是负数,这需要学生有分类讨论的思想意识。
学生心理状态方面的衔接也很重要。初三学生中考结束后身心都松弛下来,知识遗忘多。步入高一后,一方面认为高考还早,不必一开始就那么紧张,这样使松懈情绪得以蔓延。另一方面,逐渐发现高中的内容难学,考试成绩与预期相差甚远,从而产生了畏惧心理,越畏惧越难学,越觉难学越恐慌,形成了恶性循环,甚至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三、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
1、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高一数学教学中,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2、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数学知识相互联系的,高中的数学知识也涉及初中的内容。如函数性质的推证,求轨迹方程中代数式的运算、化简、求值。立体几何中空间转化为平面问题。初中几何中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点的集合,为集合定义给出了几何模型。可以说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拓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深入研究两者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连和沟通。
3、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4、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教学中培养自学能力要注重“导”与“学”,“导”就是教师在自学中起好引导、指导作用,开始教师列出自学指导提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怎样读,怎样疑点和难点,怎样归纳,教师逐步放手,学生逐步提高;“学”就是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使学生课前做到心中有数,上课专心听讲,课后通过复习,落实内容才做习题,作业错误自行做好“红笔”订正,这样能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成绩,而学生有了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