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方法迁移能力的培养。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备素质中知识储备是基础,而合理运用知识使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思考、解决实际的职业问题是体现素质的关键所在。具体而言,方法包括学习的方法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首先,学生要在学习期间努力寻求合适的学习方法和接受新事物的方法,尤其是要寻找到自学新知识的方法。学习方法多种多样,什么样的学习方法适合自身学习是很多高职学生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和难点。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引导他们认清自身认知特点,根据其自身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寻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进而提供自由学习的机会和空间,指导学生自学新知识,逐步掌握在自学过程中研究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授之以渔的教学需要循序渐进及长期的过程,可以说应当贯穿整个高职教育。
其次,在培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迁移能力方面,要善于挖掘每位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他们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锻炼求异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头脑风暴式的教学法在方法迁移能力的培养中凸显其功效。高职教学过程中是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核心的。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问题,要鼓励学生尽可能探寻多种解决的思路,即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并且帮助学生梳理各种思路之间的联系,分析各自的利弊。使学生逐渐具备既能用一般规律解决一般性问题的思维能力,又要形成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意识与能力,能另辟蹊径用其他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这种意识与能力一旦形成习惯,将会在学生的今后实践工作中发挥巨大作用,能够解决一些学校学习中没有遇到的问题。
(三)学科迁移能力的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职业岗位涉及的学科知识逐渐呈现较强的交叉性、综合性。为适应现代职业岗位这种特点,高职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学科迁移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
首先,在教学中要秉持突破学科界限的意识,给学生渗透岗位不分学科,以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岗位任务为目的的观念。提供多种机会鼓励学生接触各种学科的实践活动,以增强不同学科知识的接受能力。
其次,高职教育教学内容以学生学习职业岗位技能为主,但是,有必要指导学生发挥自学能力学习一到两门相关的学科技能,以达到学科间互通互补。
总之,高职教育必须保证必要的职业性教育,也要强化知识迁移能力、方法迁移能力和学科迁移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种人才才是企业最需要的,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方能实现。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对如何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研究也将会逐渐深入。
参考文献:
[1]王海双.《“学习迁移”原理新探索》[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1)
[2]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张洪峰、蔡广宇.《大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现状及培养措施探讨》[J].高教论坛,2010,(2)
[4]朱婵媚.《浅谈学习迁移能》[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4)
[5]姜英杰,李广.《学习策略训练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