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化把辅导员作为一项职业确定下来,解决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编制问题,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确立了方向。然而,对辅导员队伍本身来讲,胜任新形势下完成思想教育的任务、获取相应社会地位,专业化是辅导员队伍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1.专业化[4,5]是一个过程。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主编的《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一书认为,一种职业要被认同为专业,应具备三方面的基本特征:①专门职业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②专门职业具有完善的专业理论和成熟的专业技能;③专门职业具有高度的专业自主权和权威性组织。彭庆红教授认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是指形成与完善专门的知识体系,建立专门的教育培训制度与认证体系,建立专门的工作标准与职业伦理体系,发展专业团队并获得专业地位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需要制度的保障和社会的认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已基本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从本科到博士都已成体系,但现在的辅导员队伍缺乏专业理论的系统学习,不从理论上武装这支队伍,辅导员队伍就摆脱不了以管理为主,大量精力放在处理日常事务的状况,满足不了学生多样化、全面性、专业性的需要,就难以保证教育效果和质量。
2.辅导员队伍专业化需政策、制度的支持
教师队伍的地位、资格要求十分明显,教育部已把辅导员纳入教师编制,但对于辅导员的地位、资格却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因此,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需要相关的政策支持,明确从业人员的学历、专业要求,相应的资格证书,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只有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高等高校重视和制定相应政策,才能真正促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3.辅导员队伍的自身建设。
我党历来十分重视思想工作,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是必然要求,现在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同志,其理论知识体系与专业化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必须用理论充实自己,才能履行岗位职责要求,胜任学生全面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首先,要认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辅导员工作固然有经验的积累和工作艺术的要求,但是要回答学生关心的问题,向学生灌输教育内容,没有全面系统的思想教育理论支持,其思想工作只能是低水平、低层次的。第二、学校制定相应的进修政策,积极鼓励辅导员通过进修、培训等方式,系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第三、注重传统理论与现实的转化。理论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不是单纯理论至上,忽略其创新,传统理论的传授过程中,还要结合学生的情感、意志、思想状况,所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其作用。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工作。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是在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环境下,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成才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保证这支队伍健康发展,打造品牌队伍,取得社会地位,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庆承松. 试析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变革与细化[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8.6
[2] 李永健. 论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8.2
[3] 张卓华.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目标诉求和路径选择[J]. 深圳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7.4
[4]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 人民出版社, 2001
[5] 彭庆红. 试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