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根据新课程的标准,化学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课程中“没有学生”的现象,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纽带。化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本文从问题设计的基本原则、提问的方法方式、课堂提问评价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字】课堂提问;有效问题;
根据新课程的标准,化学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课程中“没有学生”的现象,改革已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构建知识和技能,提高批判思维,以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措施。好的课堂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定律上,并且能引导学生追忆、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好的课堂提问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信息反馈,不断调控教学程序,实现教学目标。
一、 问题的设计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备课过程设计好的问题是必要的环节,能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勤于思考,勤于提问,这样在课堂中形成一种善于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氛围,从而造出活泼的学习气氛,最终实现教与学的同步、高效和高质。因此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是:
1、适度性原则
何为“适度性”?即你所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不能脱离实际在设计太难的问题,也不宜设计显得太突兀的问题让学生不知所以,要以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为基点来设计问题,使问题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2、层次性原则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学生的素质和基础又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教师不能用一种模式教学,不能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学生。表现在教学提问中,就是要区别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学习活动又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低级认知问题是用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已学过的知识,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再认和简单应用,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高级认知问题是用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需要学生对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尽可能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遵循先简后繁、先易后难,以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
3、明确性
所谓明确性原则就是指提问的目的要明确,本次提问要让学生掌握哪个知识点或注意哪些事项,因此提问的重点就是要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问在最需要、最值得问的地方,以突出重点,攻克难点,例如: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过渡点以及容易产生矛盾和疑难的地方。问题切入点的设计是否合理,关系到整个课堂结构和成败,所以说提问的切入点十分重要,当然要达到这个要求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认真钻研教材,多做近年学考、选考考试题,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二、提问的实施
1、注意提问方法
同样的教学内容,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法,更好地让学生与教师互动,共同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选择问题。教师应不断地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调整问题,以确保大多数学生能得出正确答案。这样的提问才具有较大的科学有效性。还要善于利用教学等待。在重复或重新表述问题之前等待足够的时间,可保证学生对问题的充分理解。教师要灵活运用点名和不点名提问。点名提问属于因材施教,通过对学生点名提问可以更多地引发被提问人的思考。不点名提问,不需要具体的人来回答,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思维,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注意提问的方式
有效的化学教学的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学生自主的学习状态。在这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教学中,更重要是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学生自主、积极的学习状态,它取决于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 构建民主氛围 在大多数学生心目中当中,教师的提问相当于在考验学生上课是否专心或是是否听懂,回答不出来感觉很丢脸或是害怕老师的批评。人本主义认为,要使个人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首先必须使他达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学生处在一种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氛围中,他才不会害怕表现自己,他才能积极地思索问题、有效地回答问题和大胆地提出问题。
三、课堂提问评价
在学生回答完问题要及时作出客观的评价,尤其是后进生,教师应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表扬其正确的思路。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或回答有创造性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充分肯定,可继续探问学生是否还有更好的其他方法;对回答不完全正确的学生,教师肯定其正确的部分,并提供线索继续探问使其完善;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找出其错误思路,暂时延缓评价,可以让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或更改,再评价各自正确和错误之处。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对问题的回答进行再组织。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科学有效的课堂提问就是要不断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诱导学生深入研究和理解。教师要重新审视课堂提问,通过合理设计问题,营造民主宽松的环境,适时对学生提供质疑方法指导,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使有效提问成为促进课堂交流、优化教学进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当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成为真正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徐旭华.《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9
[2]孙春成.《课堂提问教学策略》[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