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论文从毕业生就业现象分析了毕业生就业主要动力在于学生,只有学生认真对待就业,才能把就业工作搞好,要达到这一效果,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的素质(专业能力、职业道德),作出合理的职业定位、合理的薪酬福利待遇的定位,积极寻找招聘信息应聘;作为学校,要为学生制定适销对路的专业,配套的课程,在给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独立自主的能力,积极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辅助学生就业,把学生推上就业之路。
关键词: 毕业生;就业;学生;内因;学校;外因;专业能力;职业道德;独立自主能力;职业定位;薪酬福利;就业信息收集整理;应聘;面试
一、序言
毕业生就业是个老话题,如何让毕业生顺利就业,是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国家所关心的大事。尽管各方面都热心关注此事,但仔细看看,部分学生并不热心,出现了皇帝不急,太监急的现象。由此可以看出,毕业生就业的主动权在学生手中,要想推动毕业生就业,关键是推动毕业生去就业。
二、毕业生就业关键是靠自己
2.1就业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否成功就业的内因
就业是学生就业,学生有自己的喜好,尽管学校社会忙前忙后的介绍就业机会,但真正学生乐意的不多,这就象介绍对象一样,恋爱的主体不是家长和媒人,而是被介绍人。因此能不能成功在于被介绍的双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决定毕业生就业是否成功根本的原因在于毕业生本人,而不是外部,外部只是起到一个促进作用。
2.2就业的竟争力在于提高自身的素质
毕业生就业是否成功,取决于学生和招聘单位双方,作为学生这一方,要想提高自己的应聘成功率,是靠自己的能力素质、合理的职业定位、合理的薪酬福利待遇的定位。
2.2.1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是根本
俗话说的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人才是一种特殊商品,只有质量高,性价比高,才能有人要,才能卖出好价钱,所以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好就业。
如何提高自身的能力,作为学生,只有努力学习再学习,别无他途。当然这个学习既有理论的学习,也有实践能力的锻炼,作为理论学习,每门课都要系统的学习,搞清原理,学会应用。作为实践能力,既有实际动手的能力,也有项目管理能力,公关能力,这要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习、社会活动来提升。也就是说在学校里学习生活中,要抓紧一切的学习锻炼的机会,提升自己的能力。
2.2.2合理的职业定位
企业选人是用人的能力的,选择职业,首先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同时兼顾自己的爱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如果能把这个爱好当作自己的职业是最好。如果不能,选择比较喜欢的作为自己的职业,这样工作起来往往会更有劲,也容易出成效。明白这个道理,那么在平时就要往能力与爱好相结合的路上走,一方面在选择专业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自己的爱好,当然爱好也会随时间而变化的,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一旦定了,在学习中就相对集中的学习和锻炼与爱好相关的能力。
2.2.3合理的薪酬福利待遇的定位
人人都喜欢高薪酬福利待遇,但不是人人都能实现的。由于行业的差别,企业的差别,人的能力的差别,都会造成薪酬福利待遇的差别。如电力、通讯、经融、房地产、高新技术企业、一般制造业、农业、物流业、服务业等薪酬福利就不一样,既便是同一行业,由于企业性质和经营状况不同,薪酬福利待遇也不同。作为用人单位选人也是注重性价比的,也就是说你的能力高,我就出高价,你的能力低,我就出低价,甚至不要。
所以,我们与单位交谈时,要对单位情况有所了解,更主要地是要对自己的能力有个恰当的估计、同时参照目前社会的同类企业的薪酬情况,来确定自己的薪酬定位,不要高定,定高了无竟争力;也不要低定,定低了,一方面会让用人单位觉得你信心不足,低价促销,另一方面,过低,一旦录用,自己长期工作就吃亏,因为用人单位也不是随时会调整薪酬的。
2.2.4职业道德
企业需要人的能力,更注重人的职业道德素养。诸多调查也说明了这一点,用人单位把职业道德看得比能力更重要。
我带毕业生时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们向一家单位推荐了5位毕业生,用人单位也答应用了,但到报到的当天,确给开了二名,原因也很简单,用人单位是8点半上班,他们二人快9点才到,认为第一天只是报道,不重要。
此例也可以警示我们的学生,要注意职业道德修养,道德修养最主要是遵纪守法,另外还诚实守信、忠诚和团队精神等。
人的道德修养也不是一天养成的,是天长日久形成的,作为学生在校期间就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别指望在学校松松跨跨,到单位就能马上好起来,就是刻意装,迟早还是会露马脚的。
2.3善于收集就业信息
天上不会掉馅饼,守株待兔是不行的,要主动出击。首先要找准出击的目标,目标在哪里?要靠自己找。
如何找到目标?就要搜集就业信息,收集哪些信息?如何收集就业信息?
2.3.1就业信息内容
可供收集的就业信息的内容十分广泛,作为初次择业的毕业生应主要了解以下两个方面的信息:
1、供求信息
第一,用人单位的信息。了解用人单位的信息,可以做到对用人单位有个比较客观的评价,有利于作出正确地选择。
第二,职业情况。了解产业的分类与结构,以及随着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趋势;了解职业的分类与结构,以及该职业发展的趋势,使自己总揽全局,以便更好地把握自己,在国家建设的大背景下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
第三,当年毕业生总的供求形式。如当年毕业生的总人数,同类学校、同类专业的毕业生的情况,哪些专业紧俏,哪些专业供大于求等等。
第四,本专业培养目标、发展方向、适用范围、对口单位的情况。
第五,同自己专业直接对口和相关的行业、部门和单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国家、地方、学校就业政策和相关规定
例如有的地区可以先落户后就业,了解这些就业政策的最重要的目的是利用好这些便利的条件。
2.3.2就业信息收集渠道
获得就业信息的途径很多,要选择有效的收集途径,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便捷,二是权威。以此标准,获得就业信息途径有:
1. 学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学校的就业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各用人单位、各地方人事部门发来的就业信息;各类供需见面会的就业信息;直接到学校招聘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的就业信息。
2. 各种类型的“双向选择、供需见面”会。
3.各类媒体。如网络、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
4.在实习、社会实践、社交等活动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