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儒家思想文化已经有近两千多年的历史,儒家文化中的“仁”和“孝”思想一直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有重要的影响,直到现在依然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之一,儒家思想教育在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儒学文化 载体 道德品质
一、儒家思想的教育意义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直至今日,儒家文化仍然渗透在人们生活中。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学习,让学生既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同时又能体味到文化的熏陶和洗礼,从而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在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我们可以借鉴传统儒家文化,从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部分,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多年来,我校充分发挥儒家文化对小学生的积极影响作用,探索利用儒学文化促进小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全面提升农村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健全、健康的理想人格。
一、转变思想,提高认识,是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保障
小学生道德意识还处在朦胧阶段,生理、心理善未发育成熟,模仿性、好奇心和虚荣心强,容易产生对立情绪、逆反心理,辨别是非以及自我约束、控制能力较弱,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或教唆误入歧途。
一些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过度溺爱,养成孩子好逸恶劳、自私任性等性格;一些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通常以打骂代替说服教育,使孩子形成自卑、冷漠的性格和逆反心理,还有的家长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不高,自身的行为不端,对孩子造成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等。
从社会原因看,社会不良风气与低俗观念的影响,尤其是“金钱万能论”、“读书无用论”等历史遗毒,使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发生偏差;社会的精神污染严重,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信息时代的网络对小学生的吸引力和诱惑力极强,不少学生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
遵循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办事,要求每位教师从日常行为习惯入手,开展近距离、小目标、经常化的德育教育,使社会要求、学校规范“内化”成学生自己的道德行为标准。二是提高全体教师的学科德育意识和能力,使每个学科教师在教学时有机、有序地予以渗透、体现学科教师的魅力。三是注重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多途径和形式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工作,努力建设一支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包括学校行政、德育课程教师、班主任、学生干部在内的具有综合素养的德育骨干队伍。尤其是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
二、创设氛围,潜移默化,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一)酝酿氛围
良好的育人环境,给人以深层次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创设育人环境,通过熏陶, 规范学生言行举止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1.学校组织教师制定学生儒学文明用语,倡导低年级学生实行鞠躬礼,将《弟子规》学习成果体现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和言行举止之中,创造温馨的人文环境。
2.建设儒学文化墙。分别是《中华传统二十四孝》《孝忠义礼廉耻》《三字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让经典濡染师生,让中华经典的光芒照耀、影响着广大师生。全体师生徜徉在经典环境里,提升道德标准,辐射千家万户。
3.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每天课间操后,由朗读之星在全体师生面前示范朗诵儒学经典名句,然后带领全校学生朗诵。周四下午全校集中检查学生背诵、朗诵情况,通过朗诵,强化学生的记忆,积淀儒学人文精神,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魅力,陶冶学生情操。另外,利用节日开展相关活动,如“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中开展了《三字经》《弟子规》及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朗诵大赛及编排、演、唱经典诗文情景剧或歌曲等活动;在建队日举行了经典诵读的比赛活动,掀起了经典诵读的高潮。
4.建设儒学文化为内容的班级文化,宣传学习了儒学人文精神。开展“校园儒学壁画解读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同时使他们更加热爱传统儒家经典文化,推进儒学核心文化教育。
(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践行能力,形成良好品质
将《弟子规》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融合在一起,学生能自觉地将《弟子规》简洁的文字内涵化为自己具体的行动指南和行为准则,学会用《弟子规》里的内容来约束自己的言行,规范自己的行为,是学生践行《弟子规》的关键,也是我们研究儒学文化促进农村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的终极目的。
1.学生诵读熟练后,引导学生用相关语句与自己的言行相比对。
2.每周一组值日教师向学生推荐一句国学经典和本周要学生践行的《弟子规》的主题,少先队大队部监督践行情况,并评比践行出优秀班级及优秀学生。
3.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各班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写《弟子规》读后感、学习心得或者是行善日记,数学老师要利用美术课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手抄报制作、绘画创作等形式去深入认识儒学文化。
4.针对五六年级学生开展儒学文化学习心得的写作和交流活动,让学生开展儒学文化内省活动,在写作和交流中深化儒学文化的学习,在文道统一的同时,使学生对照儒学文化反省自己的言行。
5.在全校举行践行弟子规日记分享交流活动,由学生在校会上交流发言自己的践行体会,带动了全校学生继续深入实践弟子规为代表的儒学文化。
三、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学生良好道德品质
学校教育只有得到家庭教育的支持、配和、强化,才有可能发挥更好的效果,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各班进行了家长儒学文化素质培训,结合弟子规践行表中的要求,向家长说明践行表的重要意义,请家长配合学校对学生在家中的日常行为进行督促检查,以促进学生践行弟子规等儒学文化的自觉性;开展“家访”活动,既向家长宣传家教知识,指导家教方法,同时更多地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以及学生在家学习、生活状况,以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家长与孩子一道学习践行《弟子规》,父母与孩子共同分享诵读经典的乐趣,让家长和孩子们融入到传统文化的教育中,“小手拉大手”,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增进了父母与孩子的感情,培养了学生孝敬父母、诚信做人的品德。有效地推进了家校的有机合作。通过几年的实践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父子之间的理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过去的习惯和做法,真正使人感觉到“工夫到、滞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