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目前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教学体系有待完善。首先,目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其教材以及教学内容并没有结合学校自身的特色来进行,教学内容并不科学适用。对于大部分的院校而言,创新创业教育的教材以及教学内容要做到全面、科学、合理和适用,由于难以得到有效的统一,其实现的难度大。其次,由于目前对于我国的大部分院校而言,由于缺乏一定的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大部分的院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育的过程中, 难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的专业进行相互有效的结合,最终致使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的专业脱轨,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难以产生兴趣,降低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操作性。从社会的环境上看,在社会中,先进的创新创业文化并没有在社会中有效的形成。因此,对于大部分的院校来说,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主要还是依赖在校园内创立的各种创业模拟活动,真正有参考价值的社会实践平台少之又少。然而,仅仅依靠学校里开展的创业活动又往往容易产生很多不利于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发展的弊端,比如由于大部分的学生都是注重参赛成绩,而往往忽略了对创新创业相关比赛的最终目的,从而致使这样的创业实践平台难以到达实质性的效果。此外,对于我国的地方政府而言,对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还不够重视,对相关创业服务项目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
(四) 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我国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世界先进国家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共同任务是,为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尤其在高校合并后和1998年本科专业调整后,高校办学和人才培养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因此,在这期间,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也独具特色,即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追求知识的需求,但是急剧增加的高校毕业生使得社会在经济面临转型升级困境中难以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这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未经历的。新合并组建的本科院校解决了大批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的问题,但是并没有解决大学毕业生未来在社会择业所需要的综合能力问题,而且大学生择业、就业观念畸形,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远远没有反映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综合能力问题。在现有的教育目的下,我们强调的是知识的广博,但缺少对理性的启蒙和科学方法的掌握; 在教学方式上,主要通过老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缺少沟通、交流和辩论; 在教学观上,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承,而缺少对知识的探究。新合并建立的本科院校,与老牌大学相比,不但办学历史相对较短、文化积淀相对较浅、教学区域相对分散,而且在学科建设、师资力量、生源质量、经费投入、教学水平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
(五) 加强帮扶,做好政策保障和资源支持工作对于任何创业者而言,资金问题都是最大的“拦路虎”。地方本科院校要加大创新创业教育专项经费投入力度,努力争取杰出校友、知名企业等社会资源的赞助,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挖掘有潜力的创业团队,严格把关资金申请程序,帮助学生缓解一部分经济压力,促进大学生创业团队更快达到创业初始阶段的目标。对于后期创业成功的团队,也可以通过捐助一部分资金,为创业扶持基金注入新的力量。在地方本科院校中,国家及各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很少有人能够完全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341·创业教育和实践产生了消极影响,不利于高校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创业减免赋税、大学生创业贷款等信息的收集,及时向大学生传达并积极落实,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当下的创业优惠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动力。
五、结语
目前,民办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部分问题,学校教学体系不完善、学生积极性不高,这些都阻碍了我国向人才创新型社会的转变。为此,民办本科院校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入手,以真正实现民办本科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鲍桂莲等.对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状况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35) .
[2]张鸣.略论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中的误区[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12(4) .
[3]古桂琴.基于“全方位”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3) .
[4]张敏.民办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刍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3,04:195-197.
[5]赵宗英.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