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得到普遍关注,大学生创业是大学生通过自主创办服务项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就业的重要形式。高职院校作为大学生培养的重要场所应该着力加以解决,定量研究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效应状况。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促进社会就业的增加。文章对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效应进行研究,对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 就业; 效应
一、对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效应问题研究
第一,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需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效应。但当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的创业思想较为保守并且创业的积极性不高,大学生创业氛围不浓厚。大学生创业可以很好地缓解就业压力,扩大创业带动就业效应。改善学校教育的弱势与学生传统的思维模式。在构建创业带动就业效应评价体系基础上,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指导,利用其知识和技能开创事业。针对高职院校的相关指标进行研究,改变很少有学生愿意投入到大学生创业的浪潮的现状,帮助大学生找到工作的方向。就可以通过由点扩大成线、由线扩大成面的方式吸纳一部分大学生进入到相关岗位,从而促进大学生创业的进展,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和氛围。
第二,通过动态地创业观察,对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分析,存在大学生创业的素质和知识匮乏的现状。就业观念不开放,无法发挥创业带动就业效应。无法利用知识和技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创新并开创事业,对创业的认识还是比较片面。对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同时创造就业岗位的办法,缺乏更深层次的认识。加上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覆盖面不够和力度不足,无法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社会经验的掌握不足,创业知识更是缺乏。导致无法开展创业带动就业行动,影响了大学生创业工作的进展。
第三,大学生创业缺乏系统的服务平台,无法更好地缓解就业压力。加上当前各地设立的服务大学生就业人才的交流中心较为虚设,无法帮助大学生找到工作的方向。服务平台的相对较少、相关服务人员素质也普遍不高,更加没有办法促进大学生创业的进展。难以对大学生创业进行相关指导,缺乏更深层次的认识。当前服务平台难以发挥作用挫伤了社会服务平台建立的目的,影响了大学生创业工作的进展。没有解决就业问题的大学生数量逐年累加的问题,无法增加创业拓展就业机会并吸收更多的劳动者就业。限制了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开展,创业支持力量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
二、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影响因素
(一) 大学生创业积极性不高当前,大学生的创业思想较为保守,创业的积极性不高,这一部分要归因于学校教育的弱势,另一部分要归因于学生传统的思维模式。在学校教育中,对大学生创业的指导是有限的,而且学校更鼓励学生找到稳定的工作,且高校学生周围创业成功的例子少之又少,同时,固有的思维通常也引导学生进行就业岗位的竞争,很少有学生愿意投入到大学生创业的浪潮。
(二) 大学生创业的素质和知识匮乏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接受的是传统的知识教育,是为了以后获得工作岗位的基本就业知识。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还是比较片面的,他们单纯地认为创业就是开公司和盈利,很难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大学生处于成熟转型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好高骛远,难以立足实际,对社会经验的掌握不足,创业知识更是缺乏。除此之外,大学生创业的素质也远远不够。他们大多精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实践和创新能力缺乏,因此,在人际交往方面也会有很大劣势,疲于应付创业所带来的复杂社会关系。即便一些学生能够投入到创业实践当中,但由于创业主体未能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匆忙组建团队,缺乏对市场的分析,很难将企业做活做好。
(三) 大学生创业缺乏政府的支持当前,一些政府部门虽然出台了相关的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但付诸实践的少之又少,创业支持力量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这是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覆盖面不够和力度不足的表现。作为创业支持的核心力量,政府应切实为创业提供实际的支持,而不能把鼓励创业仅仅作为一个口号。
三、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对策
(一) 改革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在大学生在校教育中,要把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板块。要改革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除了开展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外,要特别注意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同时,要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逐步形成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逐步摆脱死板的课堂理论教学,可以专门为学生设计一些创业计划大赛和企业调研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增加阅历和经验。在专门课程的开设过程中,要系统地对创业教育的内容进行整合,增加实训课的比重,把团队建设、公司结构、市场分析和预期以及风险评估等等整合成为一套体系,使学生能够更容易掌握企业的基本结构和框架,从而保证学生在今后创业的过程中有章可循。
(二) 提高教学团队中师资人员的素质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要选择高素质的教学团
队进行教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创业教育核心力量。在实践中,要从有关部门或者企业以及成功人士中聘请专家组建创业导师队伍,承担起创业教学的任务,并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指导
。在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创业导师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在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帮助其建立创业的信心,帮助学生进行创业前景分析,吸引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创业实践中去。要鼓励相关教师进行系统的学习,从而掌握创业的动态,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调研和学习,保证教师能够充分了解一线信息,有利于对
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我国大学生创业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的发展较迅速,可是社会整体上仍旧缺乏创业氛围,对创业者的包容性不够,人文关怀不强。一些思想和文化仍旧不能包容大学生创业,例如一些创业者的家长不支持,不理解。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许多家长更希望孩子能有个稳定的工作,虽然知道当前国家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但是仍旧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来当实验品,不想让孩子承担风险。
(三) 推进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建立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学校要不断推进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建立,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机会。要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项目,在老师的带动下组建创业团队,使学生能够切实感受组织的作用和力量。要多组织创业实践活动,比如创业计划大赛以及拓展训练,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一些创业者的素质。在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深受重视。在美国,已将创业教育纳入到了国民教育体系中,从小学到大学都有开始与创业相关的课程,许多大学还开设了创业学或者创业研究专业。在英国,在王子基金的支撑下启动了青年创业计划,政府还大力鼓励大学教师和学生创业,在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教授上让具有实际管理经验的教师负责,让学生获得更接近现实的创业经验。在德国,实行“模拟公司”人为创造经济活动仿真模拟环境,作为创业的实践教学场所和组织形式。在澳大利亚,有专门的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小企业家来进行培训等。这些创业教育不仅仅极大的丰富了大学生的创业知识,同时从思想深处培养了大学生顽强的创业意识和活跃的创业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