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信息技术进程不断加快,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传统式黑板教学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以其容量巨大、直观形象、生动新颖、图文并茂以及视听结合等优势,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运用多媒体可以更有效地激活课堂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和感知新科技。数学问题的提出,使数学回归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了各领域学生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物——计算机、网络进驻课堂教学已是大势所趋,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集图文声像并茂于一体的功能,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打破了传统教学那种平淡、静态、单色调的课堂模式,展示出独特的优越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了其独特的魅力。运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教学图片,让学生接受形象、直观、生动的文字、图形、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方面,运用多媒体还可以很容易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数学教学的多元化,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使教学达到最优化。因此,多媒体的运用已成为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事感兴趣的人,会主动寻求知识、探索和实践,并在实践中探索新知识,产生愉快的情感和体验。因此,古今中外教育者在任何时候都注意兴趣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兴趣是积极认识事物或参与意识活动的内在动力。但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受一定教育的影响,慢慢发展起来的,具有积极的主观推动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地学习,在玩耍中愉快的获取知识。在教育改革的要求下,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新颖性与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课件,把课堂上有关图像的知识结合起来,让所学知识简单化、具体化,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学科,从小学入学到小学毕业,小学生每年都要学习数学。而小学数学具有抽象、逻辑性强等特点,让小学生对数学很难理解,容易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小学数学有严格逻辑关系的原因,拥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所学内容知识之间有着深刻的关系,形成一个学习链,使得学习要循序渐进。而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很容易被一些东西吸引注意力,因此,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是短暂的,不稳定的和不可持续的,小学生学习意识和自控能力差,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手段,如果形式过于单一、重复、机械,学生容易厌烦,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教学活动设计要有趣、直观,通过讲故事、玩游戏、模拟表演、特别是运用多媒体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具体情况,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比如,教“行程问题”时,教师可以把现实生活中的自行车、摩托车和汽车等“移动”到电脑上,用Flash制作运动场景,让学生直观的看到这些交通工具在跑道上的具体行驶情况,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既探索了运动的本质,又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真正提高数学素养。
二、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数学其特有的逻辑性、抽象性等特点,使小学数学学科知识之间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性。低年级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比较强,而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所以对大多数教学内容,学生感到很抽象,难以消化和理解,因此,教师应利用各种教具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与传统的黑板教学相比,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对一些概念的理解用常规教学方法很难表现出来,而运用电教多媒体,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静态和动态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现代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图像、动画、实物投影、文字显示等媒体信息,让学生的思维过程更加直观,使原有的概念,通过一个可视化的内容就能说明白,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突破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
例如,一年级小学数学教材“加减混合运算”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很难突破难点,学生在进行两步计算时,因为第一步的计算结果,在第二步计算时需要用到,或加或减,学生往往忘记第一步的数字,或不能够看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直接影响着第二步计算结果。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克服计算障碍,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以动画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意义和运算顺序。在教学先加后减的混合运算时,在屏幕上出现:有4只天鹅,接着飞来3只,然后,又出现飞走2只的场景。根据变化过程,利用多媒体导入算式4+3-2,反映了天鹅增减数,一方面直观地反映了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运算的顺序。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在黑板上难以实现的教学效果。
再如,在高年级“圆的面积”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利用多媒体,把一个圆分为多个等份(平均分为4等份,8等份,16等份,32等份),用动画演示出不同等份拼成的矩形近似度情况,通过演示让学生感觉:平均等份数越多,越接近矩形,这个近似矩形面积与圆面积相等,从而顺利通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十分明显的生活色彩,应让教学回归生活。数学本身是抽象而枯燥的,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产生联系。因为生活中的问题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情节,把这些情节导入,创设一个和谐、愉快和创新的学习环境,让数学知识回归生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比如,在“相遇问题”教学中,因涉及到物体运动的方向、位置,若在黑板上使用线段图辅助教学,很难用不同的速度显示两个物体的运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屏幕上用不同的颜色显示出的两个物体的行驶路程,化静为动,就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还有在低年级“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一些学生喜欢的小动物、交通工具、电动玩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运用多媒体设计销售情景,让一些学生当推销员,一些学生当顾客,模拟现实买卖情境,以帮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人民币,让数学知识直接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明白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