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研究中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状态,了解他们所存在的问题和特点,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
关键词:心理状态;学习状态;教学
长期以来,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大多只注意教什么和怎么教,而忽视对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的研究。教什么是教学内容的问题,怎么教是教学方式的问题。然而,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革至今普遍存在的这种完全忽视学习者心理的被动接受式教学。因此,研究中学生英语学习心理,了解他们所存在的问题和特点,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探讨中学生英语学习心理因素,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的认知活动总是和一定的心理因素相伴相随的。当心理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是抹杀时,人们的自我创造能力就得不到发展和实现。语言学习,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它主要通过诸如感觉、知觉、想象、思维、记忆等认知活动来完成。但心理因素对于整个认知活动又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二者总是相辅相成,贯穿于语言学习的全过程,而且互为目的和手段。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绝对没有离开心理因素而独立进行的认知活动,也没有离开认知活动而独立进行的情感活动。对学习者而言,心理因素支配着他们的学习,使他们对学习能够产生某种倾向,并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而对于教师而言,只有用真实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学生并充分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增加学习的自信心。 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分析 (一)学生的心理状态分析
心理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心理如动机、自信心、自尊、移情、好奇、愉悦、投入等,能够使学生的心理状态达到有利于学习的程度,使学习者的潜能得到有效发挥,最后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相反,消极心理如紧张、焦虑、沮丧、失望、腼腆、厌恶等会阻碍学生学习潜能的正常发挥,影响学习效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健康的心理水平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精力充沛,意志力旺盛,思维敏捷,想象力活跃,记忆力增强,学生智力潜能也得到高效地发挥。而一些学生的行为恰好相反,英语学习的意志力薄弱。根据我平时的观察和访谈,学生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
1.缺乏内在学习动机,产生自卑心理
动机是维持某种行为或行动的一种动态心理过程。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学习者为了一定的目标而努力的一种持久的驱动力,也是英语学习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心理因素。学习者的动机不同对学习的态度也不尽相同。然而,一些学生学习英语不明白自己的学习动机,而是应付差事或免受教师家长的责备。正因为学习英语没有成为他们的内在需要,因而未能形成自觉学习的意向,一遇到挫折就可能一蹶不振,英语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使得他们的学习常常处于被动境地。学习上的经常失败,难以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渐渐地,他们失去自信和勇气,自卑心理也由此而生。学习的日觉迷茫,成绩的每况愈下,又难免于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同学的冷落。这些学生长期处于这种自卑的心理状态,总是认为自己没有能力,甘居下游,这显然将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巨大的消极作用。
2.缺乏学习的持久性
一些学生,没有足够的毅力和耐心去学习英语,不愿做长期艰苦学习积累,而习惯于“走马观花”式的学习,浅尝辄止。正因为他们很少通过反思寻找致错的原因,结果经常重复出现相同的错误。有的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急躁冒进,急于求成,曾埋怨说,学习还和往常一样,但收效甚微,真让人没劲,导致最终放弃学习。实际上,就学习英语的进展而言,取得成绩的速率并非都是匀速的,往往是先快后慢,甚至会出现停滞不前,就像爬楼梯过程中的转台一样。要知道,这种现象还可能重复出现。如果坚持学习,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那么,过了停滞期,学习成绩会有一个大幅度提升。
3.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情绪低落
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心理大多处在抑制状态,常感到学习英语无聊,即使有时表现少有的兴奋和积极性,也只限于对那些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持有这种心理的学生,不能刻苦学习,努力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容易对学习英语失去信心,对平常应有的英语训练心生厌倦,甚至想终止英语学习。
(二)学生的学习状态分析
学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 由于学生语言学习认知能力的差异以及教师的英语教学不能适应这种差异,因而学生的英语学习状态不尽相同。一些学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被动学习
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学习无计划,课前不预习,上课不做笔记,课后缺少训练,自然而然分不清哪些是重点。部分学生进入高中后有“松口气”和“自我感觉良好”的思想,常轻视基础知识、技能、方法和基本训练,对所学的内容前学后忘。
2.学不得法
高中英语教学,教师强调重点难点,突出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部分同学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或不能把握要点,课后又不及时消化与巩固,寻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弄清楚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高中英语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提高了层次,这就要求学生必需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而许多学生对新的学习无所适从,因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水平不高,认知的联想能力也较低,学习时不善于通过联想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并把他们纳入相应的知识体系。
二、英语教学的对策
针对上述分析,教师要解决好学生学习英语中存在的问题,应从教和学两个方面分别采取积极的对策。教师的教,主要是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减轻他们心理的过度焦虑,尽量掌握学生的情感心理;学生的学,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管理和自我调适的能力,帮助他们确定长远的学习目标,以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
(一)教师的教
1.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接受知识的载体,如果他们以一种消极的心理来对待学习,就不可能积极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信息。只有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只有当学生把艰苦的学习活动当成是一件乐事时,其心理活动才能达到优化状态,其学习成绩才能逐步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现有教材中丰富的语言材料,拓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有时,教师不能只停留于组织学生参与有趣的活动,要根据教学实际,设计相应的问题和练习,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让学生乐中有学,学有所得,从而激发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