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学科,不仅要在课堂上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要根据教材的特点,联系学生实际组织开展一些课外科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到课外进一步探究,把课内的知识运用于课外,在课外探究中促进学生巩固和运用知识。例如教学《动物》,我让学生课外去观察蚂蚁,发现蚂蚁生活中的趣事,填写观察研究记录。又如教学第四单元《水》后,我让学生课外进一步去考察家乡的水域,然后写一份观察研究记录。学生们兴趣盎然,利用课余时间到小溪、小河、水渠、池塘等地方进行考察。学生的学习由课堂接受学习向课外主动探究学习,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分析、总结,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做好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工作
一提到评价,老师们往往会联想到考查、考试。其实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评价涉及到许多方面,考查、考试只是一个很小的方面。在科学课的标准中,对学生的评价问题作了详细的叙述。标准中强调“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探究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探究过程。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他们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探究实验中的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对观察、实验中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质疑、交流、评议等能力的提高;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等过程中都体现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这些方面都是评价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方面,这是单纯以一纸试卷所不能体现的。只有注重了探究过程的评价,才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另外,评价的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只是考试这一种形式。例如:在平时为学生建立一个探究过程的纪录本,及时记录学生的各种变化,从发展变化的程度上反映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实验竞赛等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完成一定的自然环境、自然事物或自然现象等的考察研究,撰写考察报告来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等等。在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评价时,应让教师、学生、家长甚至社会成员参与。总之,应重视学生的评价,应有一个公正、积极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总之,小学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我们要在科学教学中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实践、创新,同时还需要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并提供探究的条件,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不断地在学生心灵上播撒科学和创新的种子。
参考资料:
1. 朱清时 《科学》
2. 杨炳华 《让学习者提出问题》
3. 陈龙安《 创造性思维与教学 》
4.杨美秀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