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多元文化背景下师德缺失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多元文化背景下师德缺失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互联网 sk012 | 赵喜艳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师德缺失;现状;对策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内容摘要]:师德是教师职业之魂,教育活动之本。随着一个多元文化社会的建立,人们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转变,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在义务教育、高等教育阶段有大量不符合师德要求,有悖教师角色的行为发生。加强师德建设应从职业道德教育,榜样垂范作用,改善教师地位和待遇,重视师德建设,营造社会道德环境等方面进行,让提倡和弘扬崇高师德建设落到实处。

  [关键词]:师德缺失;现状;对策

  一、前言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师德是教师职业之魂,教育活动之本。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道德品质,不仅是规范自己行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于教育学生的需要,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道德育人,不仅通过自己的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教育的成功与否主要看教师的整体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内容。

  当前,师德成为人们议论颇多的话题,师德缺失的行为网上时有报道。老师上课不认真,工作不敬业,打骂学生等很多不符合师德要求的行为在网上曝光,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舆论惊呼“师德滑坡”。师德滑坡不仅影响到教育质量,也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重视师德建设迫在眉睫。

  二、师德缺失的主要表现

  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高等教育飞速发展,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了提高,待遇有了显著改善。但受市场经济浪潮的影响,社会不良风气的腐蚀,对个人利益追求的私欲膨胀,国家政策、体制不能适应社会变化,教师的观念和行为缺乏约束力,导致个别教师行为失范。 义务教育阶段师德缺失的表现 1997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和为人师表8个方面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了规范。实际上随着社会风气的恶化,师德缺失的表现已很突出。

  (1)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为师之道,首在德高。当前有些教师的道德已被利益趋化,利用学生这一“便利条件”为自己谋取私利。利用有权势的家长为自己办事;利用学生不敢言的“家长制作风”滥收班费,乱罚款,挪为己用;利用订书、订报、订练习册拿回扣;每逢节假日收取学生的礼金等。

  (2)私利成关爱学生的条件

  热爱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有些教师却以自己的私利和好恶作为标准对待学生。喜欢成绩优异,家长与之“沟通”多的学生;成绩不好,家长无权无势又不善于“沟通”的学生,教师会漠视他的存在,甚至在学生调皮时会恶语相加,即使这个学生有点滴的进步也得不到教师的认可;评优、评先被教师赋予利益的外衣,学生荣誉成了教师谋取私利的工具。

  (3)惩罚学生的手段种类繁多

  据有关资料显示,有48.6%的家长反映,他们的孩子在学校受到老师的体罚。有些老师对后进学生、调皮捣蛋的学生进行语言攻击,甚至拳脚相加。惩罚学生的方式从语言到行为,体罚的种类达20多种。罚站、罚抄成了常规性的文明体罚,打耳光、用脚踢、用手指戳等行为时常发生在学生身上。

  (4)职业倦怠

  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但很多数据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过大,已产生职业倦怠现象,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随着学校人事制度的改革,教师队伍的饱和,“铁饭碗”被打破,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日益增大。由职业倦怠和心理压力所引发的教师厌教和流失现象已成为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高等教育阶段师德缺失的主要表现 梅贻琦教授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师对大学构建的作用显而易见。大师诠释的不仅是学术上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人品的感召力。大师是一面旗帜,是一部很好的人生教科书,是一股精神力量,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是终生的。实际上,在高校这面旗帜已失去了精神方向。

  (1)学术不端

  近年来媒体曝光的论文剽窃、论文抄袭现象时有发生。通过互联网购买英文论文约有万人左右,买卖论文已形成产业。据陈丽英等调查显示,对于高校教师在学术上是否‘抄袭’、‘挂名’现象,调查 “非常普遍”和“较为普遍”的分别有17.7%和40.6%。论文一稿多投、抄袭、挂名现象非常普遍,虚假成果申报,课题申报的人为现象也较普遍,申报课题过程中捏造、篡改、伪造学历或工作经历也时有发生。

  (2)权术腐败

  高校教育体制改革,部门管理者有权聘用下级人员,独揽大权,唯我独尊的官僚作风严重。领导一言制,教师敢怒不敢言;申报课题、精品课、教学团队等成了一线教师的“奢侈品”,没有部门领导牵头的课题、精品课一线教师是申请不下来的;科研经费的划拨、职称的评定、荣誉奖项等都是由行政主导,“高校为官者”近水楼台先得月,权利、地位的滥用浇灭了一线教师的科研、治学热情,他们的利益和教学积极性受到损害和打击。

  (3)热衷第二职业,缺乏育人精神

  高校教师实行不坐班制,很多教师热衷于第二职业,育人意识薄弱,心思在生意上而不是在课堂教学上。备课不认真,上课马马虎虎;教师上课只管自己讲,不管课堂纪律;上完课背包走人,对学生漠不关心,缺乏育人精神。

  (4)道德丧失

  在高校为泄私欲,利用考试成绩卡学生的老师大有人在;有的导师学术造诣很深,但却没有高尚的师德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利用学生无偿的劳动为自己积累科研硕果;有的导师利用硕士、博士论文能否顺利毕业暗示学生进行“情感”交易等。 加强师德建设的对策 胡锦涛总书记在与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时指出:“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师德对塑造青少年精神境界的作用显而易见,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化身,更是道德的楷模。教育的振兴关键在教师,教师要以自己的学术造诣和优秀品格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热爱,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尤为重要。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爱岗敬业是对教师职业的根本要求,教书育人是教师神圣的责任,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让教师时刻把心放在教育事业上。从道德、情操、作风、品行和学识方面加强监督和管理,让教师无愧于“园丁”、“春蚕”、“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的称号,让教师懂得教书育人的真正内涵。

  2、抓住典型,榜样垂范

  任何一种社会舆论都具有其特定的精神影响力,它作为一种时代精神,具有激励作用。学校应广泛宣传小学特级教师霍懋征的“以爱育人”的教育理念,学习大学教授孟二冬淡泊名利,潜心治学的精神。让普通教师从榜样身上看到学为人师、品格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时代精神。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创造向榜样学习的氛围,引导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向楷模靠近,使教师不断地加强师德修养,践行为人师表。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河北画报《河北画报》
《河北画报》月刊,创刊于1957年,是河北省唯一一份集政治性、新闻性、艺术性、知识性于一体,系统报导今日河北风貌的大型综合性期刊。该报是以照片为主,绘画为辅的综...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本站致力于《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同类杂志信息整理收录。本组稿中心并非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社官方网站!投稿请联系杂志社,文章是否采用以杂志社...
北京文博文丛《北京文博文丛》
杂志之家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北京文博文丛》杂志官方网站。 《北京文博文丛》(季刊)1995年创刊,中文,16开,出版地:北...
小读者之友《小读者之友》
《小读者之友》(月刊)创刊于2018年,由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江西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主办。 《小读者之友》主要栏目:一缕阳光、悦读故事(书香校园、...
河北金融《河北金融》
《河北金融》杂志,于199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3-1175/F,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工作研究、...
新闻大学《新闻大学》
《新闻大学》杂志,于198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1-1157/G2,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广播电视、...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